第十二章 石崩穴塌,灵引门开 (第2/3页)
垂下许多钟乳石,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,滴在苔藓上,发出“叮咚”的声响,像清脆的铃声。
“这里……好像没有危险?”林小乙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了几步,发现苔藓下面没有陷阱,才松了口气。
阿珠靠在易风身边,眼睛还红红的,却不再哭了,她抱着木老的猎刀,小声问:“易风哥,我们现在安全了吗?赵虎他们……还能找到我们吗?”
“暂时安全,但赵虎肯定不会善罢甘休。”易风蹲下来,摸了摸阿珠的头,“他是赵家的护院统领,炸塌了洞穴,肯定会回去搬援兵,咱们得尽快找到这里的出口,离开黑风岭。”
云曦已经走到了溶洞的中间,那里有一块半人高的白色石头,石头表面很光滑,像是被人打磨过,上面也刻着几道简单的纹路,和石门上的阵纹有些相似。她蹲下来,用手指碰了碰石头,突然“呀”了一声,赶紧缩回手。
“怎么了?”易风赶紧走过去。
“这石头……是温的。”云曦的声音里带着惊讶,“而且我能感觉到,里面有很微弱的灵气,和你刚才催动阵纹的灵气很像。”
易风也伸出手,碰了碰白色石头——果然是温的,像晒过太阳的鹅卵石。更奇怪的是,他的掌心刚碰到石头,丹田的混元灵脉又开始跳动起来,这次不像之前那么狂躁,反而像找到了伙伴,轻轻的,有节奏的,和石头的温度呼应着。
“这地方到底是什么来头?”易风皱着眉头,他越来越觉得,这个洞穴深处的秘密,可能比他想象中更复杂,“铜鼎、石门、温石,还有‘混沌之源’的字……总不能是哪个古代猎户闲着没事挖的吧?”
“说不定……是修仙者留下的?”林小乙小声猜测,他以前听村里的老人说过,深山里偶尔会有修仙者的遗迹,里面藏着能让人一步登天的宝贝,只是从来没人真的见过。
众人跟着易风踏入石室,阿珠攥着玉简紧张地打量四周,林小乙还在揉着被蛇尾抽过的胳膊,云曦却突然定在原地,目光死死盯着石室角落——那里立着一尊半人高的青铜鼎,鼎身爬满绿锈,却在灵引石的金芒下,显露出几处未被腐蚀的刻痕,正是“混沌之源”四个古字,与石门内侧的符号如出一辙。
她快步走到鼎边,指尖拂过鼎身温凉的铜锈,又蹲下身摸了摸石台周围的地面——石板下竟嵌着暗褐色的“温石”,触手带着恒定的暖意,正是父亲留的古籍《荒古地域志》里提过的“聚灵温石”,专用于上古修士稳固灵气的场所。
“是真的……和古书记载的一模一样!”云曦声音发颤,转身抓着易风的胳膊,灵引石的金芒映得她眼底发亮。
“我小时候翻父亲藏的《荒古地域志》,里面记过一处‘混沌道痕遗迹’,有刻着‘混沌之源’的铜鼎、带道痕的石门,石台周围还嵌着聚灵温石,说能引导天地灵气汇入核心……当时我以为是先辈臆想,没想到真的存在!”
易风顺着她的目光看向铜鼎,阿珠和林小乙也围了过来。
云曦又想起什么,语速更快:“不止这一处!那本古籍后面还附了先辈修士的手札,说在苍茫山脉四周,至少有六七处类似遗迹——有的藏在深谷,有的隐在溶洞,甚至有一处在千年古木的树芯里,都有‘混沌之源’的标记和相同的石道、铜鼎布局!”
她蹲下身,用灵引石的金芒照亮地面的道痕,指尖沿着符号轨迹滑动:“手札里说,这些遗迹是‘同源脉络’,好像在围着苍茫山脉布一个大阵,但先辈们找了几百年,也没摸清阵眼在哪,只知道每处遗迹里都有灵引石一样的‘钥匙’,能开启对应的石门……”
“苍茫山脉?”易风眉头骤然蹙起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袋里的储物戒——那枚暗银色戒指的纹路似在此时发烫。他恍惚想起木老当年在黑石谷篝火旁的话,老人浑浊的眼睛望着远山,声音裹着灵雾的湿意:“那山哪是凡山?横跨三州地界,绵延出去的脉脊能绕着东域走小半圈,数十万里山境里,灵雾浓得能吞了筑基修士的识海,低阶的连山脚下的瘴气都扛不住。”
此刻再看石室里泛着绿锈的铜鼎,石台下温石透出的恒定暖意,还有“混沌之源”四个字在灵引石金芒下的冷光,易风心头猛地一沉:这古藏绝不是偶然出现的秘境——赵虎带着护院疯了似的追来,要抢的恐怕不只是石台后的玉简和储物戒,而是能开启苍茫山脉四周六七处遗迹的“灵引石钥匙”!
“《荒古地域志》里,就只记了这些?”易风抬眼看向云曦,语气里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。
云曦指尖还抵着铜鼎的刻痕,闻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