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奸辩》 (第1/3页)
民国三十一年冬夜,金陵伪政府官邸像一口浸在福尔马林里的棺材。汪精卫批阅所谓"中日亲善"文书至三更,钢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,如同蝼蛄啃噬棺木。忽然,铜鼎内茶水无端沸腾,蒸腾的水汽里,先浮现出秦桧的面容——不是西湖边跪像的狼狈,而是着南宋紫袍、腰缠玉带的权臣模样。他的指尖还沾着风波亭的露水,袖口却熏着临安城最名贵的龙涎香。
"兆铭兄可知,"秦桧抚案而坐,袖中落出岳家军令牌的残屑,"当日十二道金牌,实是救了江南百万生灵。金人铁骑若渡长江,便是第二个靖康之耻。"他的声音像浸过蜜的刀刃,每个字都滴着黏稠的合理性。汪精卫蹙眉欲辩,忽见李鸿章自《辛丑条约》的印花税票间浮现,素服上的斑驳不是污渍,而是大清疆域图的残片。
"少荃在日俄战争时力保东三省,"李中堂的朝珠化作沙盘上的界碑,"以一人污名换疆土不全裂,可比尔等裂土称尊者高明些。"他咳嗽时喷出的硝烟,让墙上的"东亚共荣"地图泛起焦黄色。
汪精卫掷笔冷笑,笔尖墨汁在"和平建国"字样上晕开血斑:"二公只见桎梏,不见破局!蒋氏困守西南,毛氏蛰伏陕北,唯兆铭以和议缓日军锋镝——"语未竟,秦桧忽掷来半块玉带扣,正是当年跪像上被百姓砸落之物:"足下可知'汉奸'二字,须用千年唾沫淬火?那岳武穆坟前的铁像,可是日日饮尽西湖水也洗不净腥膻!"
一、秦桧的文明存续论
雾气渐浓,三人仿佛置身于临安城的御街上。秦桧从袖中取出一只冰裂纹瓷盏,盏中映出北宋汴京的繁华夜景:"靖康元年,金兵围城。我在城头看见那些太学生把《论语》撕碎吞下,说是要与圣贤书共存亡。"他指尖轻弹,瓷盏发出凄厉的哀鸣:"可文明不是靠殉道者传承的,是靠活人——哪怕是跪着的活人。"
汪精卫看见盏中幻象变幻:岳家军的血渗进朱仙镇的泥土后,江南的桑蚕依然在吐丝,景德镇的窑火继续燃烧,西湖边的书院又响起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