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月镜花》 (第3/3页)
秦钟为之情染,亦笑:“若是,何不以荷塘夜咏联句,以纪斯辰?”
宝玉拊掌称善,即命取纸笔。可卿虽体弱,不忍拂兴,颔首应允。
于是夏夜荷风间,三人联句,初尚拘谨,渐入佳境,句含灵气,默契天成。宝玉书迹洒脱,秦钟字清秀,可卿偶添一二,笔姿柔韧,别具风骨。
“恰似三人魂灵,自笔端泻出,交融于楮墨。”秦钟观联句成品,慨然叹曰。
不觉更漏二响,园露渐重。可卿力竭,嗽声又起。秦钟遽起:“阿姊宜歇,改日再聚。”
宝玉依依舍笔,目尽未尽之意。助秦钟扶可卿起,忽低语:“倘有日…失散,切记彼此容颜,来世再会。”
可卿回眸,目含温存哀悯:“纵忘形容,灵魂自能相认。”
秦钟笑:“又作玄谈!速行,阿姊需静养。”
三人缓步出园。将至月洞门,可卿忽驻足回望。月色下,池荷静放,宛然一场不愿醒之长梦。
“今夕之聚,永志不忘。”语音轻微,散入夜风。
秦钟宝玉左右扶将,三人影长,月光下几欲交融。
翌日,可卿病体竟奇蹟般见起色。而秦钟归后,偶感风寒,一病沉绵。宝玉日奔波两府间,探可卿,护秦钟,形神俱损。
一月后昏暮,秦钟病笃。宝玉奔至,已不能言,唯尽余力,解胸前玉塞入宝玉手,目含无限眷恋托付。
宝玉握玉,其上体温犹存,痛哭失声。恍惚间,见可卿立门畔,面色惨白,泪光盈睫。
“去矣?”可卿声轻似羽。
宝玉颔首,哽咽难语。
可卿近榻,为秦钟轻瞑目,低语:“彼先归,待我辈矣。”
宝玉愕然仰视。可卿未释,唯望窗外渐冥之天,若有所待。
七日後,宁国府噩耗至:蓉大奶奶秦可卿含笑而逝,手中紧握枯荷一枝。
宝玉闻之,闭户三日不出。既出,沉默逾常,常独对双玉怔忡。无人解其怀,唯己深知,那夜荷塘聚,如水月镜花,短暂而永恒,乃其一生最真实之梦境。
(跋:此文试以半文言体重构,炼字锻句,求其雅驯。于人物刻画,重其精神之内敛;于情景营造,求其意境之空灵。悲剧之美,在于知命而从容,于无常中见永恒。聚散如露如电,而情之所钟,正在此水月镜花间,证其不灭。计三千三百九十九言,以酬雅意。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