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 07 02 周六_落晴鸢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2022 07 02 周六 (第2/3页)

在官场上竞争,这种“市场+官场”体质有三个特点:第一,将官员晋升的政治激励和地区经济表现挂钩;第二,以市场竞争约束官员行为;第三,当地的经济表现能力为地方官员和政府工作提供及时的反馈。“市场+官场”的竞争体质可以帮助理解我国经济的整体增长,但这种体制的运行效果,各地差异很大,官员或政府间的竞争,毕竟不是市场竞争,核心差别有三:第一,缺乏真正的淘汰机制;第二,绝大多数市场竞争是“正和博弈”,可合作共赢,官员升迁是“零和博弈”,会产生地方保护主义,甚至出现“以邻为壑”的恶性竞争现象;第三,市场和公司之间的竞争一般是长期竞争,延续性很强,但地方官员任期有限,很可能只顾短期成效。这三大差别增加了地区间竞争所产生的代价,也可能滋生腐败,此外,政府不是企业,不能以经济效益为单一目标,还要承担多重民生和社会服务职能。

    社会发展是个整体,不仅包括企业和市场的发展,也包括政府的发展,相辅相成。瓦格纳法则,国家越富裕,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往往也越大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,市场和政府的关系,不是简单的一进一退的问题,而是政府能否为市场运行打造出一个基本框架和空间的问题,这需要投入很多资源,一步一步建设。无论是政府服务的质量,还是政府收入的数量,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。市场经济的形式和表现,要受到政府资源和能力的制约,而政府的作用和角色,也需要不断变化,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追求。在经济发展早期,市场不完善甚至缺失,政府能力于是成了市场能力的补充或替代。对落后国家而言,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,找到其他可行的动员和调配资源的方式,推动经济增长,在增长过程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。经济发展,需要不断动员土地、劳动、资本等资源并将其投入生产,满足社会需要,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市场机制已经相对成熟,法治的基础设施也已经建立,民间的各种市场主体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源,市场经济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,此时若仍将资源继续向政府和国企集中,效率就会大打折扣,投资、融资、生产都需要更加分散化的决策,市场化改革要想更进一步,“生产型政府”就需要逐步向“服务型政府”转变。要调整经济结构失衡,关键是将更多资源从政府和国企转到居民手中,在降低政府投资支出的同时加大其民生支出。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,要在城市中建立缓冲机制,加大教育、医疗、住房等支出,让人在城市中安居乐业,加大民生支出,也是顺应经济发展阶段的要求,扩大民生支出的瓶颈是地方政府的收入,以往依托税收之外的“土地财政”和“土地金融”模式已经无法再持续下去,要想扩大民生支出,可能需要改革税制,将税入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