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章:飞轮效应:启动最艰难的第一圈 (第3/3页)
孙先生目光扫过时,下意识举起了手。
手举到一半,他才惊觉——这在丙班课堂极其罕见。
“林怀安?”
夏先生有些意外。
“先生,”
林怀安起身,声音因紧张发干,但逻辑清晰,“学生预习时见注释说唐代‘国子监生员皆出自显贵’,方才先生又言韩愈此文亦有为寒门学子张目之意,这是否意味着,当时师道不存之弊,在阶层固化的官学中尤为突出?”
问题一出,全班寂静!
这超出了丙班“识文断字”的要求,触及了甲班才需的“探究意识”!
夏先生镜片后的眼睛一亮,沉吟片刻,竟放下书本,详细解答了科举与门阀的关系,并肯定此问题“切中肯綮”!
这一刻,林怀安清晰体验到:
不是被灌输,而是与知识对话。
这种由“预习”带来的微小“智力优越感”,像一剂强心针,给了他坚持这种“痛苦”学习方式的巨大动力。
飞轮,仿佛极其轻微地“咔哒”动了一下!
放学后,林怀安鼓起勇气走向训育处,申请晚间留校自习。
经过一番恳切陈述(或许提及“为校争光”),并承诺遵守纪律、自备灯油后,终于获得了许可。
夜幕降临,喧闹的校园归于沉寂。
高二丙班的教室漆黑一片,只有靠窗的一个座位,亮起一点如豆的灯光。
林怀安点燃了那盏小小的煤油灯,昏黄的光晕勉强照亮桌面。
窗外是漆黑的夜,窗内是他一个人的战场。
他摊开谢安平借予的甲班笔记、自己的“知识树”草稿和数学课本。
对比之下,差距巨大,但他没有气馁,而是如饥似渴地吸收、整理、演算。
冰凉的夜气透过窗缝渗入,煤油灯偶尔爆出灯花,映照着他专注而疲惫的脸。
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充实交织。
这一步,他推动了自习环境的“飞轮”,为持续的夜间学习赢得了宝贵空间。
当他把最后一个数学公式理解透彻,吹熄油灯时,已是夜深人静。拖着几乎散架的身体回到宿舍,脑中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:
【叮!日计划完成度评估:94%。“逆袭之火”能量微弱提升。】
【“飞轮效应”计数:第一圈完成度 1/21。耐久度微幅提升。】
【学识(国文)经验+5, 学识(数学)经验+3。】
这冰冷的提示,此刻如此悦耳。
它证明,这艰难的第一步,没有白费。
躺在硬板床上,身体像散了架,但精神却有一种激战后的平静。
他知道,明天、后天……未来的几十天,都会像今天一样,甚至更加艰难。
但,“飞轮”已经启动。再沉重,也只能咬着牙,一圈,一圈,继续推下去。
因为停下来,就意味着前功尽弃,意味着永远无法触及那个在救护所里立下的、与家国命运相连的誓言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