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雅贿知交 (第2/3页)
这让他无法完全沉浸于眼前的书画之乐。
送走客人后,卢见曾独自回到书房。这间书房,是他真正的骄傲。四壁图书缥缈,不乏宋椠元刊,案头摆设的古砚、印章,无一不是精品。靠墙的多宝格上,商彝周鼎、汉玉唐琴,静静地陈列着,散发着幽邃的历史光泽。这些,大多是他担任盐运使期间,由盐商们“仰慕风雅”、“代为寻访”而“馈赠”的。
他走到一架古琴前,手指轻轻拂过冰弦,却没有发出声响。他的思绪飘回了过去。
“引余公银”……他太熟悉了。在他任内,这笔钱如同一个取用不竭的宝库。一部分,确实用于公务,比如接待南巡的圣驾,那真是花钱如流水,力求尽善尽美,不能有丝毫怠慢,否则便是大不敬。但更多的部分,其流向就颇为微妙了。
有相当一部分,化作了维系京中关系的“炭敬”、“冰敬”,以及各种名目的“部费”。户部、内务府、乃至军机处,那些手握实权的老爷们,哪一个不需要打点?没有他们的默许与关照,这盐运使的椅子,岂是那么容易坐稳的?
还有一部分,则变成了他这满室的收藏,变成了他资助文人、刊刻丛书的资本。盐商们深知他的喜好,往往投其所好。一方古砚,或许价值千金;一本孤本秘籍,更是有价无市。这些“雅贿”,比起直接送上黄白之物,显得更加文雅,也更难追查。在他心中,甚至不认为这是受贿,而是一种“知交”、一种“风雅”的象征。他用这些钱财,滋养了文化,成就了士林佳话,这难道不是一种“功绩”吗?
但现在,尤拔世的调查,像一道刺目的阳光,即将照进这片他精心营造的风雅迷雾之中。卢见曾感到一阵心悸。他深知,一旦深究,那些“雅贿”的真相被揭开,他这“风雅盟主”的面具后,露出的将是怎样一副与盐商纠缠不清的利益面孔。还有那些打点京官的银子,一旦暴露,牵扯出的将是何等庞大的关系网?这绝非他一个致仕老翁所能承担,也绝非皇上愿意看到的。
他必须做点什么。
他走到书案前,沉吟良久。直接给京中故旧写信?目标太大,容易授人以柄。通过盐商传递消息?黄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