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章 发布会打脸,鱼鳔胶的破绽(一) (第2/3页)
五岁能独立清理宋代瓷片,文物局认证的唐代文物修复师——她比在座多数人都有资格谈‘专业’。”
记者们瞬间沸腾,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,镜头全对准展台。林浅没受干扰,捏起细针挑取香炉接缝处的残留物——细针在她指间稳如磐石,挑取的胶质小得像米粒,却精准落在载玻片中央。“唐代鱼鳔胶以松花江鳇鱼鳔为料,三月蜜泡七日,加陈桑灰熬制,遇75%酒精三分钟内必融,无沉淀。”她一边说,一边用滴管往载玻片上滴酒精,“现代环氧树脂胶耐酒精,遇酒精会析出白色絮状沉淀——现在,我们等三分钟。”
不到两分钟,《文物周刊》的记者就抢着凑到显微镜前,只看了一眼就惊呼出声:“有沉淀!白色的,像棉絮一样缠在载玻片上!”他举着相机猛拍,屏幕上的特写清晰无比,“这根本不是鱼鳔胶,是化学胶!顾氏的‘修复成果’是假的!”
现场的快门声震得人耳膜发疼。苏晴的脸从惨白涨成猪肝色,声音拔高八度:“化学胶怎么了?鱼鳔胶放几年就老化,我用现代材料是为了文物长久保存!这是创新,不是造假!”她伸手要推林浅,却被林浅冷冷瞥了一眼,手僵在半空不敢动。
“创新?”林浅冷笑一声,掀开蓝布锦盒——里面的淡黄色胶块表面泛着温润的光泽,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蜜香,混着草木气息。“这是我父亲二十年前熬的鱼鳔胶,松花江野生鳇鱼鳔,加槐花蜜和五年陈桑灰。”她用镊子夹起一小块胶,放进盛着酒精的试管,“大家看,才一分半钟,已经开始溶解了。”
试管里的胶块果然在慢慢化开,清澈的酒精只染上一层淡琥珀色,没有丝毫杂质。王教授捻了捻胶渍,又凑近闻了闻,重重点头:“这才是正宗的唐代古法鱼鳔胶!当年正明修复法门寺银香囊,用的就是这个方子——现在那香囊还在法门寺展出,二十年了,衔接处连细纹都没出。”他转头看向苏晴,眼神里全是失望,“你连鱼鳔胶‘融于酒、润于器’的特性都不知道,也好意思说‘创新’?”
苏晴的防线彻底崩了,扶着展台的手止不住发抖,声音带着哭腔:“我……我只是记错了材料!修复工艺是对的!这香炉是完整的!”她的目光扫过周围,想找个救命稻草,可顾氏高管全低着头,没人敢看她。
“完整?”林浅绕到香炉另一侧,踮起脚,棉签蘸着温水,力道轻得像抚过宣纸,在炉内壁隐蔽处慢慢擦拭。苏晴的瞳孔骤缩,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——她根本没清理过香炉内壁,那些积了千年的污垢,是她“修复”最大的破绽。半分钟后,林浅举着沾着黑垢的棉签转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