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 追踪训练 (第2/3页)
印追击。巴顿的方法,依旧带着浓重的“铁匠”风格和基于回响特性的实用主义。
第一阶段,是“消除痕迹”。巴顿让陈维在工坊内快速移动,模拟逃亡,然后由巴顿来“复盘”他的行动轨迹。巴顿并非依靠视觉,而是凭借其对物质和能量极其敏锐的“铸铁回响”感知,去“阅读”陈维经过时在空气中留下的微弱气流扰动、在地面尘埃上施加的细微压力变化、乃至身体热量残留形成的短暂“热痕”。
陈维起初笨拙不堪,无论他如何小心,在巴顿的感知中都如同在雪地里狂奔的麋鹿,痕迹清晰无比。他需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步伐轻重,调整呼吸节奏,甚至通过绕过炽热的熔炉利用热流扰乱热痕,或紧贴冰冷的金属管道以降低体温散发等等,来利用工坊内复杂的环境来干扰追踪者的感知。
这要求他必须将时序感知与对身体极致入微的控制结合起来。他需要预判自己每一步落下可能产生的“痕迹”,并提前做出调整。这对精神和肉体的协调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,好几次他都因为分心控制痕迹而差点撞在堆积的零件上,引得巴顿一阵咆哮。
第二阶段,则是“反追踪”。巴顿亲自扮演追踪者,利用其强大的感知力锁定陈维,而陈维则需要利用刚刚学会的消除痕迹技巧,并结合时序感知带来的环境洞察力,在工坊这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与巴顿周旋,试图摆脱锁定甚至反向确定巴顿的位置。
这比单纯的预判对抗更加艰难。他不仅要隐藏自己,还要从巴顿那如同熔炉般炽热而庞杂的生命气息与“铸铁回响”波动中,分辨出其中指向自己的那一缕“杀意”或“关注”,并预判其下一步的搜索方向。
汗水再次浸透了他的衣衫,头痛如同附骨之疽,时刻提醒着他精神的透支。但他咬牙坚持着。他知道,这些技巧不是在工坊里玩闹,而是将来在迷雾笼罩的街道、在错综复杂的地下世界、在面对真正敌人时,保命的关键。
在一次激烈的周旋中,陈维利用一堆废弃的齿轮作为掩护,屏住呼吸,极力收敛自身所有气息。巴顿如同巡猎的巨熊,在工坊内缓慢而沉重地移动,感知如同无形的触须扫过每一个角落。
陈维的时序感知全力运转,他“听”到了巴顿脚步落地时,地面尘埃被震起、又缓缓飘落的细微时间差;“看”到了巴顿目光扫过齿轮堆时,光线被金属表面反射形成的、极其短暂的亮度变化轨迹。他甚至能模糊地“感觉”到巴顿那庞大的生命气息在空间中形成的“压力场”的流动。
突然,他捕捉到巴顿的气息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凝滞,其“压力场”的流动方向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偏转——他注意到了齿轮堆侧面一道不起眼的、被陈维衣角刚刚刮擦到的油污痕迹!
就是现在!
在巴顿的注意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