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一之卷:错料一帆超十程 第24章 错料一帆超十程——杨万里(九) (第3/3页)
忽然,他有些鬼使神差地说道:“既然陛下所求的,不过是科举与糊口二事,而科举又应以中君报国为己念,糊口所来着,又是白先生亲传的,神鬼莫测之大道。不如就干脆将两类课程分别命名为忠君与求实。”
“好!这名字取的好!”
赵祯又一次拍手称赞。
但白永安好像还不太愿意放弃自己的构想,他走上前去,尽量收敛自己的表情,躬身请命道:“陛下仁爱无双,既然愿意为学生们保留一条科举的希望之路,那么也请给学生们充分的自我选择之权,让他们可以在几门求实课程当中,自主选择一样,作为科举失败之后的备用方案。”
这话说的好听,但执行起来却肯定是要走样的,谁能够保证自己一定科举成功,倒出来,不还得是事先就掌握这门求实学问。
如此以来,他白先生照样不缺人手。
不过这样也好。
赵祯已经领会了求仁得仁的道理,何况,这普天之下的亿万生民,哪个不承担着改良大宋的重任?可他们又有几个完成了。
如此说来,这些孩子们原本就是这条艰苦道路上的使徒,而楚州又为他们争取了一条科举的希望之路,那他们想来就更没有借口推掉自己身上的责任了。
当然,这样的使命,既然发端于他的皇权,也服务于他的皇权,那么他的皇权就需要庇护好这些孩子们。
诚如楚昭所说的,这些孩子以后就都是天子门生了。
天子门生当然应该拥有最好的课程安排。
就像赵祯的高中生涯一样,既有主科也有副科。
科举做官是每一个读书识字的人都应该去尝试一下的希望之路,而白永安的实用之学,也可以随着那群做官的孩子进入政权的上层。
当然,如果孩子们更喜欢实用之学,那些副科当中或许就有一门,可以让他们衣食无忧。
至于课程的比例嘛,赵祯觉得也不必太过平均。
依着白永安的想法,他肯定是希望的5:5对半平分,但这明显是缺少了主副之分,
不过太过偏重主科的话,那这所学堂就失去了积极进取的意义。
所以,赵祯就索性另辟蹊径,学着他道听途说来的大学“风俗”,安排了一大堆自习课夹在两类课程之中。
至于任课老师,会不会按照高中的“风俗”,去把那些自习课变成自己的自留地,那就与他这个皇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。
兴奋地安排好这一切事务,又调解了石景润与白永安之间的矛盾之后,赵祯终于带着随从们和张美人,悠哉悠哉地踏上了回宫的道路。
倒是楚昭被他丢在了玉津园里,成为了一名求实课程的授课先生。
原本她还觉得,白永安和石景润肯定与她一样,只能传授一些实用的知识,但石景润却是写的一手好字,还非得为学生们主持一下书法课。
这让白永安的脸色又变得阴沉起来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