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朝中有奸臣欲谋害圣驾 (第1/3页)
朱翊钧的一场重病,直接把大明上下吓得瑟瑟发抖。
二十二年十月初开始,各地陆陆续续的奏疏,开始抵达京师,里面的内容就一件事,请陛下怠政。
这种请求是非常少见的,整个大明官场,都快上百年了,都在求皇帝勤政,这请皇帝怠政的奏疏,就跟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一样的稀奇。
朱翊钧自然以为是场面话,毕竟皇帝刚刚生了一场重病,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,才躲过了一劫,说点祝福的话,很合理。
但很快,朝廷内外上下这种声音越来越广泛,皇帝才知道,臣工们来真的,真的在请皇帝稍微懈怠一下。
万历维新之前,江山社稷风雨飘摇,几近于凋零,内部矛盾重重,官兵民之间的冲突一次比一次剧烈,可是随着万历维新持续推进了二十二年,江山已经稳固了起来。
大家也逐渐习惯了皇帝的做事风格,陛下不柔仁,但陛下讲道理。
碰到个讲道理的皇帝,各个阶级,都觉得不容易,现在江山稳了,陛下却被长途跋涉,搞成了这样。
“这些个臣子,总是在为朕找理由,朕不遵医嘱才遭横祸,这么多奏疏,居然没有一个说到这点,沈鲤、徐成楚、范远山这些骨鲠正臣,也避之不谈。”朱翊钧对大明朝臣的骨鲠度,略显不满,有点不够硬。
“陛下,表面上看是不遵医嘱,实际上确实是长期积劳成疾,臣倒是觉得百官所言,并无差错。”张宏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,朝臣们没有抓不遵医嘱的次要矛盾,而是抓住了积劳成疾的主要矛盾。
陛下这病,归根到底是累出来的。
“也是。”朱翊钧想了想,张宏说的有道理,就他这个拼命的架势,这劫早晚都要来。
连一些势要豪右、乡贤缙绅、富商巨贾都开始通过各种方式,表达了自己的意思,他们请皇帝稍微休息下,再来一次,陛下没事儿,他们怕是要先行一步了。
“这个松江知府胡峻德,胡闹!”朱翊钧严厉批评了胡峻德的所作所为,下旨让胡峻德把一大批松江地面势要豪右放了。
这一次皇帝重病,已经退隐的孙克弘都被抓了。
陛下重病的消息传到了松江府,松江府地面流传出了一种说法,说极乐教徒联合叫魂邪祟,在陛下离开的时候,对皇帝进行了作法叫魂。
松江府立刻展开了全面的调查,查到了接近千人的极乐教徒和叫魂邪祟。
随着皇帝的病情加重,胡峻德的追查越发严密,但凡是有一点点关系的人,全都被抓了,孙克弘府上有个丫鬟,被查出是极乐教徒,孙克弘满门上下,一个不落,锒铛入狱。
不仅是孙克弘,松江地面所有有名的势要豪右,基本都被抓进了大牢里。
一旦皇帝真的龙驭上宾,这一大批势要豪右会是什么下场?怕是要给皇帝一起殉葬了。
这种事不仅仅发生在松江府,扬州、杭州、应天,这几个府都有发生,越是有钱的地方,越不缺乏物质,有些丫鬟、下人不缺吃穿,就很容易受到这些邪祟的蛊惑。
要说胡闹,那也不是。
大明整体而言,要对事情进行追责,要有人承担责任,也算是一种社会共识。
那么英明神武、中兴之主的皇帝突然走了,就要有人为此负责,势豪对朝廷政策不满,含恨在心,买凶咒杀,这个逻辑就显得很合理了。
要不是势要豪右们干的,难不成是百官干的?
朱翊钧立刻拟旨,把这些受了无妄之灾的遮奢户,统统放了,当然这里面有两到三家不是那么无辜,他们和这些邪祟联系很深,甚至是邪祟背后的金主。
朝廷如此高压之下,还有近千人的邪祟在松江府,背后没人支持,那是假的。
这也是胡峻德把案情扩大的根本依据,连都察院都挑不出胡峻德的问题来。
势要豪右请求皇帝陛下保重龙体的理由,也是让朱翊钧有些哭笑不得。
倒不是说多么敬爱皇帝,他们敢说,朱翊钧还不敢听。势要豪右主要担忧的是宝钞,陛下这一走,太子才十三岁,哪有那么强的信誉,可以继续发行宝钞?
宝钞一停,大明立马钱荒,钱荒就是缺少货币和货币缺乏流通性的总和。
在皇帝病重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大明的黄金快速贬值,白银的价格一日三高,直到皇帝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所有人臣子面前,这黄金和白银的价格,才变得平稳了起来。
势要豪右真的祈求陛下,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保重龙体,就是保江山社稷,真的别这么拼了,又不是万历初年那种困难局面,多少享受享受。
“确实。”朱翊钧最终朱批了这些奏疏,下了一份圣旨,宣布自己开始‘怠政’了!
不过这个怠政的圣旨,也就是安抚下人心,他给自己放假,是每六日休息一日。
匠人们普遍上十二天工休息一日,这次改制,才变成了六日休息一日,而皇帝这二十二年,几乎没有什么休沐,即便是过年休沐,也是四处奔波,接见外官、耆老、百姓,处理皇极门问政典的奏疏。
朱翊钧光看到了匠人们辛苦,大臣、朝臣、天下百官、势要豪右们上奏,朱翊钧才注意到,自己似乎也有点过于辛苦了。
六天休一天,已经是朱翊钧的妥协了,再多休息,恐怕会影响政事的顺利流转。
“陛下,大医官下了医嘱,希望陛下接下来这三个月里,每五日操阅一次军马,等到三个月,陛下身体恢复了,再如平日。”张宏提醒陛下,要遵循医嘱。
这三十斤肉,掉的不是肉,是精气神,是命。
三个月的休养,还是陛下身体强健的基础上,否则时间会更长。
“这次朕一定谨遵医嘱,就是去京营,也是去看看,绝不操阅军马。”朱翊钧答应了下来,五天操阅一次,三个月的恢复期,大医官们的医嘱是非常合理的。
十月十四日,大明皇帝再次召开了一次大朝会,这次大朝会,他还是从承天门走进了皇极殿,主要是让京城百官都看看,他真的恢复的不错,也省的人心惶惶。
除此之外,他还宣布了安南捷报。
骆尚志向着升龙城进攻,一路大小战十七次,在抵达升龙城的时候,由刘綎、戚继美等人率领的七万西南汉军,从谅山南下,抵达了升龙城下。
水陆两线,打的郑松找不到北,城里内讧还没闹完,大明军就到城下了。
而主帅陈璘,则挥师南下,直取岘港。
让陈璘没想到的是,安南南军战力,比北军弱的多,四艘快速帆船,三十三丈的快速帆船只两轮齐射,岘港城主就直接投降了,大明军顺利接管了岘港。
安南这个两头重的扁担,被拦腰截断。
大明第一阶段战略目标,拿下升龙城,就可以宣布完成了。
在结束了大朝会后,朱翊钧特别召开了对安南用兵的廷议,戎政可是国朝大事,只要用兵上的事儿,朱翊钧都会召开廷议,听文武大臣的建议。
“陛下,明香社,北国人。”大明首辅申时行出班,他面色十分复杂的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