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朝中有奸臣欲谋害圣驾_朕真的不务正业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朝中有奸臣欲谋害圣驾 (第2/3页)

说道:“郑松有点作茧自缚了。”

    这次大军推进如此顺利,当然和大明军容耀天威有关系,也和明香社有关。

    大明方面,认为明香社是郑松等五主七十二姓的拿捏大明的底牌,但申时行的评价是作茧自缚。

    明香社是安南朝廷炮制出系统性压迫所谓北国人的制度,这种压迫反倒是让安南的大明人团结在了一起。

    等到大明天兵至,大明军甚至不用担心粮草补给,明香社出人出力出粮出车,带着粮草辎重就直接投奔大明军了。

    七万西南汉军、三万水师,打到升龙城下,就从十万变成二十万了,这些明香社、北国人,积极参与到战争之中,他们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情报给大明军,让攻伐变成了单向透明。

    安南军队任何调动,都瞒不住大明军,这仗打的,真的十分顺利了。

    “一离开大明,就爱大明。”申时行还说了一个客观事实,这些明香社的大明人,他们离开大明的时候,可能带着浓烈的不满,可是到了海外,这些人就变得通情达理了起来,在海外,没人惯着他们了。

    而且明香社制度,还解决了一个可怕的问题,那就是出海的大明人团结问题。

    大明人出海,都不太团结,但明香社这种系统性压迫制度,反而让这些大明人有了极强的组织度。

    “这不等同于五主七十二姓,在安南建立了一大堆的汉乡镇?”朱翊钧忽然明白了申时行说的意思,安南这个制度最大的问题来了。

    你让大明人团结起来,还想有好日子过?

    黎牙实在《论中国》里,讨论了击败中国的唯一办法,那就是不要给中国,或者说给大明,施加太强的压力,让大明困于内部势力彼此之间的利益矛盾中。

    如果给大明带来了足够大的外部压力,反而会让大明人离开内部倾轧的泥沼。

    张居正在见到黎牙实第一面,就意识到了一个问题,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的出现,给大明天朝上国,带来了极大的冲击。

    中国是典型的绩效赢学,连日不落的成就都没有完成,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天朝上国?

    最终,大明通过册封安东尼奥为葡萄牙国王,实现了伪·日不落,完成了礼法的构建,但这不是真的赢了,赢要真的赢,伪·日不落,终究是伪,开海很快就形成了朝中的共识。

    这就是黎牙实说的,不要给大明任何的外部压力,否则就会团结在一致,唯有分化。

    明香社最大的问题,就是安南五主七十二姓,给出海的大明人,施加了足够大的压力,即便是没有大明天兵抵达,时日一长,明香社的大明人,就会拥有对抗他们的能力。

    大明人并不温顺,大明朝廷收田赋,武装抗税,时有发生。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,臣起初还担心明香社的北国人,难以处置,现在反倒是不担心了,大明军的进攻越是凌厉,他们就越安全。”申时行由衷的说道。

    朱翊钧啧啧称奇的说道:“朕确实没想到这一点,还在纠结如何处理,朕当初还在想,五主七十二姓胆敢对明香社汉人动手,朕只能把这五主七十二姓都杀了,为他们报仇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这些明香社,就是天然的军屯卫所,稍加改良,就是大明统治安南的定海神针。”李如松出班,俯首说道:“臣恳请陛下下旨,招抚明香社北国众。”

    李如松请旨招抚明香社的想法,正式开始了廷议。

    很快,他的提议就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赞同,只有梁梦龙觉得,这个改良的过程,一定是打散了重新编民齐户,同时征调足够多的广东、广西汉人进入卫所,才算是改良成功。

    最终,李如松和梁梦龙关于招抚明香社和改制的提议,得到了廷臣们一致赞同。

    “那就按李将军和大司马的办法来。”朱翊钧在内阁拟定好的招抚圣旨上,落下了朱印。

    “陛下前日下旨,要六日休一日,臣请陛下珍重身体。”申时行再次俯首说道。

    这次皇帝重病的影响,比皇帝、朝廷预想的要大得多,陛下痊愈后,京师几乎所有的寺庙、道观,都是人满为患,势豪纷纷还愿去了。

    一方面陛下真的把那些遭受了无妄之灾的势豪给放了,这算是这些年,陛下对势豪少有的偏爱了。

    律法是统治工具,得到公正就是得到偏爱,得到圣眷,势豪们太了解公正的难得了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陛下身体健康,燕兴楼交易行、金银市再次开门,开门就迎来了一波全线暴涨,这代表着大明经济有了更多的确定性,再加上陛下重病,都去许了愿,这还愿就成了必然。

    “陛下,京营亦有异动,人心惶惶。”李如松也是提醒陛下。

    在皇帝重病这段时间,京营有了一个非常可怕的传言,朝中有奸臣欲谋害圣驾,陛下养兵六千日,当在今日!

    而这个奸臣,指名道姓,直指申时行。

    因为皇帝龙驭上宾,申时行就是最大的受益者,太子年幼,老皇帝走了新帝登基,他申时行就是元辅帝师,和张居正的地位一样了。

    李如松怕自己镇不住场面,他当总兵一共还没一年,威望不足,他不得不去大将军府,把戚继光请到了京营镇守,才算是没闹出乱子来。

    “不是?!什么意思?我要谋害圣驾?!”申时行一听如此传闻,眼睛瞪大,看着李如松哆哆嗦嗦,声量已经提高到了纠仪官要介入的地步,他指着自己大喝问道:“我?”

    申时行的样子,真的有点破防了,不谈想不想,敢不敢,他哪有那个本事!

    “也就是说,一旦传出噩耗,京营就要入城,把我杀了?”申时行迅速冷静了下来,背后升起了一层的密密麻麻的冷汗,他真的会死,而且以奸臣的身份死去,这简直是太可怕了。

    日后,他申时行怕是要跟司马懿坐一桌去了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李如松犹豫再三,还是给了申时行一个肯定的答案,当时京营驻扎了九门,一旦噩耗传来,申时行只是第一个,李如松摇头说道:“锐卒不接受陛下出现意外。”

    传言真的会杀人。

    皇帝可以有无数种的死法,比如晋哀帝司马丕、周武帝宇文邕嗑药嗑死;比如明武宗落水肺痨;比如死汉成帝刘骜,死在女人的肚皮上;比如唐敬宗坐船吓死了等等。

    但这些看起来离奇的死法,在锐卒看来,对陛下而言不成立。

    陛下天天都能看到,陛下能拉虎力弓十矢十中,就是京营锐卒十万,能够做到的也不过百人之数。

    如此强横的身体,说皇帝死于风寒,京营锐卒怎么可能接受?而申时行暗害皇帝,就变得理所当然了起来。

    这传言有鼻子有眼,立刻引起了锐卒对申时行的敌意,就是陛下重病已愈,这种敌意也没有分毫的减弱。

    而传言成立的理由,就是申时行为太子遮掩。

    太子在是否天下追欠之事上犹豫不决,申时行为了求周全,上奏说自己让太子奏闻圣上判断,这种遮掩和回护,坐实了申时行和太子关系亲近。

    万事求周全,别人周全了,他申时行就不能周全了。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