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九章白衣归乡_三国:我在季汉当丞相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六百三十九章白衣归乡 (第2/3页)

佐,我如何治理天下,使百姓安居乐业!”

    激动之下,刘备连自称都变了。

    可张恒的态度却无比坚决。

    “陛下容禀。这些年征战杀伐,臣已经甚是疲惫。如今天下安定,四海咸平,臣也该到了功成身退之时。”

    “你还如此年轻,退什么退,不准!”

    张恒继续苦笑道:“陛下,臣生平大愿,不过是天下太平。如今志向已伸,余愿足矣。臣现在只想归居乡里,耕读为乐,还望陛下恩准。”

    “不准,不准,就是不准!”

    刘备气得吼了出来,“子毅,你方才的话我全当没听见,拿着佩剑赶紧回去吧。”

    面对刘备的暴跳如雷,张恒却目光坦然,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意。

    这下刘备慌了,神情中露出了一丝惶恐。

    “子毅,你为何要弃我而去?难道是嫌封赏不够!”刘备赶紧挽留道,“我知道这些年你居功至伟,得到的封赏确实少了一些。但你还年轻,咱们君臣长久相伴,日后必然会再有封赏……你若是觉得我亏待你了,我立刻给你再加封赏就是。

    来人,下诏给丞相再增食邑万户……”

    张恒叹了口气,缓缓道:“陛下深知臣之为人,又何必如此。”

    刘备沉默了,挥出的手却是停在了半空。

    良久之后,他再度将目光看向张恒。

    “子毅,你当真要弃我而去?”

    张恒开口解释道:“功成身退,天之道也!臣本就不想为官,这些年也是勉力支撑而已。再者……臣也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刘备还是不明白。

    “陛下何必明知故问。”张恒笑道,“无论是尚书台群贤,还是都督府众人,大多是臣一手举荐。朝中重臣,也大多是臣的门生故吏。如此权势,已然到了顶峰,正当激流勇退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刘备总算明白了张恒的疑惑,连忙开口道:“子毅何必如此多虑,门生故吏遍天下,正说明你能力出众,为世人所钦佩。而且你我兄弟手足,绝无生疑之时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刘备不禁压低了声音。

    “子毅放心,我绝不会向高祖那般……”

    “陛下宽仁,此乃海内所共见也,臣自然无所怀疑。然世间之事,大多身不由己。站在了臣这个位置上,却是已经尾大不掉了。

    因此,为免生隐患,为江山社稷计,还请陛下准许臣辞官归乡,安度余生!

    反正臣只是归乡而已,洛阳距南阳不过数百里。若有为难之处,陛下尽可遣人前往南阳询问于臣。”

    嘴上虽然是随叫随到,但张恒心中已经打定主意。

    为了彻底瓦解自己在朝堂上的势力,这次离开后,却是不可能再回来了。

    闻言,刘备还想再劝之时,张恒却已经跪了下去,郑重行了个大礼。

    “子毅……”

    刘备有心继续劝阻,却终究找不出合适的言语。

    他何尝不知道,张恒做的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但正因如此,他才对张恒更加不舍。

    除了张恒不贪恋权势之外,更重要的是多年的手足情谊。

    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,也许真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。

    沉默良久之后,刘备伸手将张恒扶了起来,幽幽开口道:“子毅,你若真疲惫不堪,我准许你暂且辞官归乡就是……只是你走之后,谁可接任?”

    张恒摇了摇头,“丞相一职,权柄甚重,不宜轻授于人,臣请陛下废丞相之职。”

    闻言,刘备再度沉默了,却是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张恒继续拱手道:“昔年,陛下曾问臣,若是太子柔弱,如何驾驭这满朝骄兵悍将。而彼时臣回答说自有办法,如今臣将归去,便在临走之前,帮陛下解决这个难题吧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两个月后,关羽和张辽的大军班师回朝,正式抵达了洛阳。

    对于两人的功劳,刘备自然是给予了高度赞赏,同时给两人加官进爵。

    然而,就在封赏的半个月后,丞相兼都督府令张恒却召开了一次会议。

    这次会议的内容,确立了部队轮换制度。

    从今往后,一位将军率领一支军团,不得超过五年时间!

    五年之期一到,便得立刻调动,不可继续统领原本的部队。

    凡战功卓著者,都应升入都督府。

    而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