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9章 能让这些黔首不再愚昧 (第1/3页)
河北道魏州刺史府内。
许敬宗刚从百骑驻地赶来,衣衫上还沾着尘土,一进门就急切地问道。
“魏中丞,听说长安来信了?可是陛下有了新的吩咐?”
这段时间,他因河北粮种之事寝食难安,既怕局势失控,又怕陛下怪罪百骑办事不力,心心念念的全是长安的消息。
可刚踏入正厅,他便愣住了。
除了端坐的魏征和魏州刺史李德盛,还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。
“见过许参军。”
李义府起身行礼,风尘仆仆的脸上带着几分干练,身上的锦袍还沾着旅途的灰。
“李义府?”许敬宗诧异挑眉。
“难不成是你从长安来送的信?”
“是先生让下官来的,顺便来探望家父。”
李义府说着,朝一旁的李德盛示意了一下。
许敬宗这才反应过来。
魏州刺史李德盛,正是李义府的父亲!
他连忙点头:“原来如此。”
话落,目光又急切地转向魏征:“魏中丞,陛下究竟有何交代?信中可有说如何解决粮种推广的事?”
他见魏征脸色沉郁,李德盛更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,心里愈发不安。
莫不是长安那边也没想出好办法?
“驱狼吞虎啊。”
魏征长长叹了口气,指尖捏着那封来自长安的信纸,语气里满是复杂。
“魏州之事闹到如今地步,我难辞其咎,如今陛下的意思,是要用士族制衡士族……”
他顿了顿,眼神里多了几分忧虑。
“让赵郡李氏牵头推广贞观稻,再让御史巡查各县,还要招揽农户免费领种。这法子虽能破局,可也怕激化士族间的矛盾,我一时竟分不清,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。”
这段时间,他夹在李世民与河北士族之间,既要维护朝廷权威,又要顾及地方势力,早已心力交瘁。
当初接到去河北推广粮种的旨意时,他就隐隐不安,可即便多方洽谈,还是被豪族摆了一道,如今只能靠长安的计策扭转局势。
“不过房相和杜相都没反对,此事便依照此策执行吧。”
魏征收起信纸,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。
事已至此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。
许敬宗站在一旁,看着魏征独自感慨,脸上满是错愕。
您倒是把信给我看看啊!
我还不知道具体内容呢!
可他又不敢贸然打断魏征,只能耐着性子等。
就在这时,李义府上前一步,对着许敬宗躬身道:“许参军,下官来之前,先生特意吩咐,要给您带来一些助力。”
“哦?”
许敬宗眼睛一亮,随即又自嘲地笑了笑,“莫不是把余下的百骑都派来了?如今这局势,可不是多几个兵力就能解决的,农户被豪族蛊惑,根本不相信朝廷,硬来只会适得其反。”
魏征也摇了摇头,显然也不觉得兵力能破局。
“百骑擅长查案捕贼,却不擅长安抚民心,派来也用处不大。”
“不是百骑。”
李义府拱手,语气带着几分郑重。
“是之前在长安附近的游学士子,一共一百二十五人,如今已经安置在刺史府后院了,先生说,这些人或许能帮上忙。”
“游学士子?”
许敬宗和魏征同时愣住,两人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。
之前温禾提议,让长安的寒门士子去周边村落游学,一边教授幼童读书,一边宣传农桑知识。
后来这事因士族阻拦,还引发了清河崔氏退出长安的风波,之后便没了动静,朝中众人都以为此事早已不了了之。
没想到这些士子不仅还在,竟然被温禾派到了河北道!
“温禾这是……想让士子去说服农户?”
魏征反应过来,语气里满是疑惑。
若是单纯说服,恐怕很难改变农户被蛊惑的心思。
李义府却含笑摇头,语气神秘。
“并非直接说服,士子前来,依旧以游学为主,教授各乡村幼童识字读书,哦对了,此次下官还带来了数百册书籍,都是先生特意挑选的农桑、识字类读物。”
魏征和许敬宗对视一眼,都有些糊涂。
若是只讲学,怎么帮着推广贞观稻?
许敬宗却隐隐觉得不对,温禾做事向来藏着后手,定有猫腻,只是李义府不肯明说,他便顺着话茬道。
“既然是温禾的安排,那我等便不多过问,全力配合便是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