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0章 朕的内帑还有别的用处_大唐: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410章 朕的内帑还有别的用处 (第2/3页)

了长长的队伍,从府门一直延伸到街角。

    “都别挤!要登记的先去抬石臼,抬不起来的趁早回去!”一个身着甲胄的校尉站在府门前,大声呵斥着。

    “你个小娃娃才多大?毛都没长齐,快回家喝奶去!”另一个士兵对着一个瘦弱的少年挥手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这是怎么回事?”刚赶来的短工们愣住了。

    “还能怎么回事?都想参军得地呗!”排在队伍后的一个汉子回头,笑着说。

    “没听刚才那个人说吗?就招三千人,来晚了可就没机会了!”

    众人这才反应过来,连忙挤到队伍末尾,生怕错过机会。队伍里,有人互相打趣。

    “赵八,你爹以前不是跟着窦建德吗?你怎么也来参军了?”

    赵八脸一红,梗着脖子道。

    “我爹跟着夏王,最后连块地都没保住,还丢了性命!我可不想跟他一样!现在皇帝给地,我为啥不来?”

    “刘四,你爹不是死在唐军手里吗?你也来?”又有人调侃。

    刘四攥紧拳头,沉声道:“我爹是我爹,我是我!我不管以前怎样,现在只要能有地种、能吃饱饭,我就愿意为朝廷出力!”

    “就是,去他的夏王,以前他在的时候,咱们不也没吃饱饭吗?”

    “柳家庄的柳庄主倒是吃饱了,但他可一点渣子都没给咱们过。”

    队伍越排越长,议论声、笑声、催促声混在一起。

    声音越来越大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好啊!真是太好了!”

    立政殿内,李世民手里捏着河北道送来的札子,嘴角上扬的弧度就没落下过,语气里满是抑制不住的欣喜。

    他将札子递给身旁的内侍,对着殿内重臣说道。

    “单单魏州三十几个折冲府,就登记了六千多府兵!若是今年北方有战事,关内都不必调兵,直接从河北调集便可,这才多久,河北民心就归拢了大半!”

    “恭喜陛下!贺喜陛下!”

    房玄龄、杜如晦等三省六部的大佬们纷纷起身,躬身行礼祝贺,殿内气氛一派喜庆。

    温禾站在人群中,原本正想打个哈欠。

    他昨晚在新建的工坊里面忙到大半夜,此刻正犯困,却硬生生把哈欠咽了回去,跟着众人一起躬身,脸上努力挤出欣喜的表情。

    李世民正高兴,眼角余光却瞥见了他这细微的动作,嘴角的笑意淡了几分,微微眯起眼眸,突然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此次河北能有这般成效,百骑在暗中查探谣言、协助士子,功不可没,温禾,你做得不错。”

    温禾心里咯噔一下。

    他连忙直起身,语气诚恳。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这都是百骑将士们尽力,还有士子们驻村授课、百姓们愿意相信朝廷,微臣只是做了些分内之事,不过,微臣以为,此刻高兴或许还太早了些。”

    他不是想扫李世民的兴,而是真心觉得。

    粮种刚推广、参军热潮刚起,这些只是表面成效,要真正笼络住河北民心,还得看后续政策能否落地,若是稍有差池,之前的努力很可能白费。

    “高阳县伯所言甚是。”

    房玄龄立刻附和,他如今已是尚书左仆射,萧瑀因病致仕后,朝堂首辅之责便落在了他肩上。

    所以老房现在已经是大唐的尚书左仆射,名正言顺的首相。

    他上前一步,躬身道。

    “启禀陛下,老臣以为,当趁此时机,向河北道全面推广曲辕犁,此物省力高产,能助农户更快见成效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,老臣听闻,之前雍州陈仓县丞吴生,在当地试行的‘分牛之策’已有成效,可将耕牛按户分配,解决农户无牛耕地的难题。”

    “老臣建议,将吴生调往河北道任知县,专门负责推广曲辕犁与‘分牛之策’。”

    闻言,原本困倦的温禾顿时来了精神。

    房玄龄居然推荐吴生?

    不过说起来,他最近好像都没给自己来信。

    但听房玄龄的意思,吴生好像做的不错。

    如今大唐虽然还缺牛,但若是能够按照生产队的方式进行下去,那日后很长一段时间,都不需要为耕牛发愁了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让吴生去河北,倒是也不错。

    “此外,之前崔敦礼曾言,愿说服博陵崔氏协助朝廷推广贞观稻,老臣以为,可任其为检校民部侍郎,辅助民部处理河北农桑之事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殿内瞬间安静下来。

    没人反对,却也没人立刻附和。

    崔敦礼原本只是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,一跃成为从四品上的检校民部侍郎,连升两级,这提拔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