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4章 我带着百骑,亲自来了 (第2/3页)
、签字异常、手续不全者,立刻标注上报。”
说罢,他转头看向一旁的窦静。
“窦尚书,您在此坐镇,确保无人干扰查案,下官与中郎将一同核查。”
窦静连忙应道:“县伯放心,老夫亲自守在院外!”
他这意思是也想将功补过了。
堂堂正三品的尚书在帮他们看大门。
这事传出去,也足够炫耀一阵了。
温禾不再多言,与苏定方各自拿起一本总账翻查起来。
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麻纸账簿上,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记录着每一笔稻种流转信息。
百骑们迅速分成五组。
每组两人配合,一人读记录,一人核凭证,时不时用笔在纸上标注疑点。
偏院内只听得见纸张翻动声与低沉的核对声。
“就这么查,不知道要查到猴年马月去。”
苏定方揉着发胀的太阳穴,看着桌上堆迭如山的账簿,忍不住吐槽了一句。
他常年在军中厮杀,舞刀弄枪不在话下,可面对这些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,只觉得眼前发花,比打一场恶仗还要累人。
温禾闻言失笑,放下手中的毛笔,指节轻轻敲了敲桌面。
“没办法,这年头没有捷径可走,账簿核查本就是水磨工夫。”
话虽如此,苏定方的抱怨却让他心头一动。
他猛地站起身,椅腿与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,惊动了正在核账的百骑。
不远处的窦静见状快步走来,以为他发现了关键破绽,连忙问道。
“县伯可是查到了什么?”
“账簿核查不能停,但咱们得双管齐下。”
温禾目光锐利如刀。
“老苏,这里的查账事宜就劳你多费心,让弟兄们重点盯紧李嵩和刘安的签字凭证,今年稻种入仓后的所有记录,我带一队人去查涉案官员的府邸,从他们家中找证据。”
窦静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。
“县伯是想从赃款、书信这些物证入手?这法子好!老夫这就给让民部的人配合。”
他虽觉得堂堂尚书为百骑引路有些掉价,但此刻只想将功补过,也顾不上这些虚礼。
温禾摆了摆手:“有劳窦尚书了。”
说罢他高声唤道:“陈大海!”
“标下在!”
陈大海快步上前。
“点齐十五名精锐弟兄,带好器械,随我去仓部郎中李嵩府邸!”
“诺!”
陈大海转身点兵,不过一炷香的工夫,十五名身着玄色劲装的百骑便集结完毕,腰间佩刀寒光闪烁,手中提着盛放证物的木盒,气势凛然。
温禾一行刚走出民部偏院,就见一辆乌木马车停在门口,车夫正是窦静的贴身仆从。
“县伯,尚书吩咐小的为您驾车引路,李郎中的府邸在永宁坊,离此不远。”
仆从躬身行礼,态度恭敬。
温禾略一点头,翻身上马,陈大海等人紧随其后。
马车在前引路,百骑列队而行,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,发出整齐的声响,引得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望,却无人敢上前阻拦。
半个时辰后,队伍抵达永宁坊。李嵩的府邸不算奢华,朱漆大门紧闭,门楣上悬挂着“李家”的匾额,门房见来了一队百骑,吓得腿都软了,连忙跑去通报。
可没等他跑出几步,陈大海已上前一脚踹开大门,高声道。
“百骑奉旨查案!无关人等退避!”
府内顿时乱作一团,丫鬟仆妇四处逃窜,李嵩的妻子王氏穿着锦绣华服,带着几个家丁拦在庭院中央,哭喊道。
“你们凭什么闯我家!我家老爷是朝廷命官,你们这样是要造反吗?”
陈大海翻身下马,缓步走到王氏面前,手中亮出鎏金腰牌。
“陛下有旨,彻查贞观稻种失窃案,李嵩涉嫌监守自盗,奉令搜查府邸,若敢阻拦,以同罪论处!”
腰牌上“百骑校尉”四个字金光闪闪,王氏看得脸色惨白,再也不敢哭闹,瘫坐在地上。
“分成三组,前院、后院、书房各一组,仔细搜查!”
温禾下令道。
百骑立刻行动起来,翻箱倒柜却井然有序,每找到一件可疑物品,就由专人登记编号,放入证物盒中。
温禾则径直走向李嵩的书房。
这里是最可能藏有线索的地方。
以前看电视剧,这种地方好像都是线索最多的地方。
李嵩的书房布置得颇为雅致,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,书桌上放着笔墨纸砚,看似并无异常。
温禾绕着书房走了一圈,手指划过书架上的书籍,突然停在一本《论语》上。
这本书的装订比其他书略厚,且书页边缘没有磨损的痕迹,显然很少被翻阅。
线装书是他带到大唐的,而且现在很多人家使用的还是卷轴。
用线装书的少之又少。
毕竟很多以前流传下来的都是卷轴。
而这本《论语》是线装书,那就一定是新的。
他抽出《论语》,轻轻一捏,果然摸到到书脊内有异物。
陈大海立刻上前,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划开书脊,里面竟藏着一张地契和一封书信。
“一千五百亩啊!”
看着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