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4章 我带着百骑,亲自来了 (第3/3页)
地契上的数额,陈大海顿时大吃一惊。
“少见多怪。”
温禾不以为意的从他手中接过地契,结果一看,竟然还是长安城附近的。
这手笔够大的!
难怪这李嵩敢铤而走险啊。
一千五百亩,这价值早就远远的超过了那五百石粮种了。
而后他便拿起那封书信。
而那封书信没有署名,字迹潦草,只写着“酬劳已付,此后勿再联络”。
看来对方是不想做长久买卖了。
就在这时,后院传来卫士的禀报声。
“县伯!在后院地窖里发现了十个陶罐,里面装的都是金银首饰和铜钱!”
温禾赶到后院,只见地窖中摆着十个大陶罐,打开一看,里面金银闪烁,铜钱用麻袋装着。
当即有百骑拿来称。
这一称,少说也有五百多贯
李嵩身为从五品郎中,年俸不过八十贯,就算加上俸禄外的补贴,也绝不可能积攒下这么多钱财。
“人赃并获。”
温禾冷笑一声。
“将王氏带回诏狱,严加审讯。”
押着王氏离开李府后,温禾马不停蹄地赶往主事刘安的府邸。
刘安的府邸在平康坊,比李嵩的府邸小了不少,却更为隐蔽。
百骑刚抵达门口,就见一名仆役背着包袱从后门溜走,陈大海眼疾手快,一箭射穿仆役的包袱,厉声喝道。
“站住!再跑格杀勿论!”
仆役吓得瘫倒在地,包袱里的东西散落出来,竟是几封书信和一迭地契。
温禾捡起书信一看,顿时喜出望外。
这些书信正是刘安与一个叫赵德昌的人往来的信件,信中明确提到。
“稻种已按约定送出,望尽快兑付尾款”
“上月二百石已交托妥当,后续无需再联络”等内容。
“赵德昌!”
温禾握紧书信。
他立刻下令搜查刘安府邸,虽未找到更多钱财,却在卧室的床底下发现了一本账册,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次私卖稻种的数量、时间和分得的赃款,与书信内容完全吻合。
“看来这个赵德昌就是关键人物,裕丰粮行嘛……”
温禾将账册交给陈大海。
“立刻派人去西市调查裕丰粮行,查清赵德昌的身份背景、住址和往来人员!我带其他人回百骑,审讯王氏和刘安的家人!”
返回百骑时,已是黄昏时分。
苏定方派人送来消息,说账簿核查又发现了五处异常记录,都与李嵩、刘安的签字有关。
温禾顾不上休息,直接前往审讯室,先提审了李嵩的妻子王氏。
王氏被关在审讯室里,早已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,见到温禾进来,吓得浑身发抖。
温禾将地契和书信放在她面前,沉声道。
“这些钱财和书信你可认得?李嵩与赵德昌勾结私卖稻种,你敢说你一无所知?”
王氏嘴唇哆嗦着,眼泪直流。
“县伯饶命!我、我知道郎君与一个粮商有往来,那人每次来都送些钱财,可郎君说只是生意上的往来,我实在不知道是私卖稻种啊!”
“那粮商叫什么名字?住在哪里?长什么模样?”
温禾步步紧逼。
“好像叫赵德昌,是西市裕丰粮行的掌柜。”
王氏哽咽道。
“长什么模样,妾身不记得了,但是妾身记得说话是幽州口音,每次来都带着四个随从,上个月十五,他还来过府里,和老爷在书房谈了半个时辰,走的时候留下了一个锦盒,里面就是那些地契。”
温禾随即又提审刘安的管家,在证据面前他也很快招供,说赵德昌每月都会来府中与刘安见面。
两人通常在后院的凉亭交谈,每次交谈后刘安都会收到一个包裹。
就在这时,去西市调查的百骑匆匆返回,带来了关于赵德昌的详细信息。
赵德昌,三十五岁,幽州人,十年前来到长安开设裕丰粮行,粮行生意规模庞大,主要经营粮食批发,与河北多个世家有生意往来,其中就包括清河崔氏在长安的商号。
更重要的是,卫士查到赵德昌在崇仁坊有一处宅院,平日里深居简出,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。
“崇仁坊离此不远,事不宜迟,立刻去抓捕赵德昌!”
温禾当机立断,他知道赵德昌既然是崔氏的中间人,一旦察觉到风声,必然会立刻跑路。
他亲自点齐三十名百骑,带着陈大海和几名熟悉赵德昌外貌的卫士,连夜赶往崇仁坊。
崇仁坊是长安的繁华地段,夜晚依旧灯火通明。
赵德昌的宅院位于坊市深处,高墙大院,门口有两名仆役看守。
温禾示意卫士兵分两路,一路绕到后院堵住后门,自己则带着陈大海等人从前门突破。
“开门!走水了!”
陈大海上前拍门,声音洪亮。
“喊什么喊,胡说什么,哪里走水了?”
门口的仆役刚探出头,就被百骑按住,动弹不得。
“你,你们是什么人!”
那仆役顿时慌做一团。
温禾一脚踹开大门,百骑蜂拥而入,高声喊道。
“都不许动,双手抱头!百骑查案!”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