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章,劳动最光荣与团结有力量 (第2/3页)
其余各村村长亦是一脸震惊,面上尽是羡慕痴迷之色。在米脂这等干旱之地,水资源实在太过珍贵,能有如此湖泊出现,简直如同天方夜谭。
“若真能修成这般大的湖泊,便是将我这把老骨头搭进去,老朽亦心甘情愿!”一位老村长感慨道。
徐晨应道:“只要水坝顺利修成,即刻储水,不出一年,图上这般景象便可成真。”
老村长面露迟疑,问道:“如此浩大的一座土坝,所需花费怕是不菲吧?”
徐晨道:“此土坝长约三十丈,坝底宽两丈,高一丈半,耗费土方约一万五千石。只需备足藤筐、扁担、铁锹等工具,再得上千青壮劳力,十五至二十日便可将此坝修成。水坝建成之后,可储水百万石。届时,如今年这般的旱灾,诸位便无需再忧心了。”
“且这只是一期工程,待水坝竣工之后,某还打算在各村修筑高架水渠,引清溪河水至各家田地之中,让旱地变为水田。如此一来,粮食产量至少能增产五成以上。”
在这尚无化肥的年月,若想粮食增产,多引水灌溉实乃关键之举。而在这个时代,划分上田、中田、下田的标准,便是看田地距水源的远近。
“这得耗费多少粮食啊?”有村长问道。
徐晨答曰:“修筑水坝乃重体力劳作,唯有吃饱饭,方能有力气干活。是以,一个青壮一日的口粮需二升,如此算来,一日粮食消耗便是二十石。工期总要预留些余量,按最长工期计算,需四百石粮食。藤筐要准备五千个,铁锹亦需上千把,整个工程预算大约六百两银子。”
老村长苦笑着摇头道:“便是将俺们村卖了,也凑不出这般多的钱财啊。”
徐晨道:“粮食一事,我大同会自会承担。我等同会收了诸位的粮食,自然要为大家谋实事。不过,青壮劳力还需各村出。”
徐晨话音刚落,杜家沟村村长朗声道:“绝不能再任由这老天爷欺负俺们!这水坝必须得修!俺们村能出一百个青壮劳力!”
“俺们村出八十!”
“俺们村出五十个!”
其余各村村长亦纷纷响应。毕竟只需出些人力,还能有饭吃,且是为自己家乡修水坝,这些村长自是乐意至极。
徐晨微笑道:“各村夫子,烦请登记一下各村要出的人数。”
言罢,他又看向三川庄村长道:“你们村需多费些心力,上千青壮的伙食便劳烦你们负责了。不过,做饭的妇孺也算出工,同样能得一份口粮。”
三川庄村长笑道:“先生这说的哪里话,这怎算麻烦?分明是先生您给大家伙谋了口饭吃。”
徐晨道:“如此便说定了。明日,大伙便带人前往三川庄集合,咱们尽早开工,早日将水坝修筑完成。”
“好!”众人齐声欢呼。
天启五年(公元 1625年),十月二十五日,三川庄外。
昔日徐晨所到的那处葫芦谷,此刻已然红旗招展,人头攒动,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。前来此地的青壮们个个精神抖擞,整齐列队。
徐晨环顾众人,高声道:“古有愚公移山之壮举,今日吾等在此,便是要拦河成湖,解家乡干旱之困。吾期望后世之人提及我米脂时,亦能留下一段‘米脂拦湖’的佳话。好,此刻开工!”
“开工!”上千青壮的呼喊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。
徐晨随即将前来筑坝的青壮劳力,简单分为挖掘、运输、筑坝三大队,其下再设中队、小队,搭建起一套简易的管理体系。而后众人各司其职,分工合作,现场一片忙碌景象。
徐晨亦留在工地之上,拿起铁锹,亲自挖土劳作。
说起来,在未到这方世界之前,他所担任过的最大官职,不过是个副班长罢了。既无多少领导经验,亦未曾展现出何等卓越的领导才能。那段时光留给他的唯一领导心得,或许便是以身作则,战士们做何事,他便一同做何事。
“滴滴滴!”休息时间到。
劳累的青壮纷纷找地方坐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