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,丰收的新作物与倒查五年 (第1/3页)
在河鱼堡忙于秋收的时节,高家寨同样沉浸在一片繁忙热闹的秋收氛围之中。
这一天,抗旱会各村的村长纷纷来到高家寨,准备观摩这里新粮食的收获情况。
只见一位村长伸手掰下一颗硕大的庄稼迟疑道:“这就是玉米?”他将玉米拿在手中反复掂量,脸上满是惊讶之色:“乖乖,这一个怕有一斤重吧!照这密度,这一亩地最起码能有 300斤呐!”
这些村长可都是庄稼地里的老把式了,凭借多年的经验,只需看看玉米的种植密度,再瞧瞧这几分地的收成,心里就能大致估算出亩产。
当他们自己估算的产量也差不多是 300斤时,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。毕竟,这样的产能,他们也只是在听闻江南那肥沃土地的产出时才有所耳闻。
“300斤!”四周的村民听闻,顿时一片惊呼。要知道,种植玉米的这片土地,算不得多么肥沃,可这粮食的产量,竟然比村里最好的田地种出的麦子还要高,足足是普通田地产量的一倍有余。
“这玩意不仅抗旱,产量还这么高,种了这东西,往后咱可就不用再饿肚子。”一位村民手捧着一根玉米棒子,笑得合不拢嘴,兴奋地说道。
“玉米这名字起得真好啊,你瞧这颗粒,晶莹剔透的,可不就跟黄玉一样嘛!”四周的村长拿着玉米,赞不绝口。对于他们这些靠土地吃饭的庄稼人来说,产量高就是最大的优点,这玉米简直就是农家最珍贵的宝物。
刘永在一旁微笑着说道:“这还只是玉米这一种,后面还有土豆和红薯两种作物,先生说啊,这两种作物的产量更高!”
原本,徐晨是打算亲自来参与玉米、土豆和红薯这三种作物的收割的。无奈河鱼堡那边的事情紧急且重要,一旦将河鱼堡的事务理顺,大同社便能拥有上千精锐力量。在这危机四伏的时刻,这股武力对大同社而言至关重要,徐晨实在无法脱身,只好安排刘永前来视察这些新作物的种植与收成情况。
几乎整个村子的人都围聚在这里,观看新作物的收成。再加上上百位村长的到来,众人齐心协力,很快就收割了 10余亩地。
每收割完一亩,大家都会用秤仔细称量。结果令人惊喜不已,这些玉米产量最低的都有 320多斤,最高的那一亩,竟然将将突破了 400斤!如此高的产量,让村民们惊得连连咋舌,他们这辈子都没见过产量这么高的粮食。
接下来土豆和红薯的收割,更是让村民们兴奋得近乎疯狂。他们从土里挖出一个个灰不溜秋的土豆,迫不及待地用秤称起来,那数字显示竟然是 430斤!
“亩产都达到三石了,就算是江南的土地,只怕也就这样了吧!”
“怎么可能会有这么高的产量?”即便亲眼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成,大家还是觉得难以置信。430斤,这是什么概念?相当于普通田地 3到 4倍的产量啊!更何况,这还是在今年小旱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。要是在平常年份,突破 500斤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。
这下,四周的村民彻底沸腾了,根本不需要旁人催促,大家自发地投入到挖掘土豆和红薯的工作中。最终统计得出,土豆的平均产量稳定在 420斤,而红薯的产量更是高得让人不敢相信——550斤!这个数字,哪怕是农户们在梦里,都不敢想象能有这么高。
刘永看着热闹的场景,笑着说道:“来,大家把这三种作物都做上一些,让大伙都尝尝鲜。”徐晨之前曾将这三种作物做给刘永他们品尝过,所以刘永知道烹饪的方法,而且这些做法本就没有太多复杂的技术难度。
众人很快便忙活起来,先是煮了一大锅玉米,又磨了一些玉米面,煮了一大锅玉米粥。土豆和红薯也各烤了一些,不一会儿,满满一桌全是这三种新作物做成的美食。
而后,所有村民都兴致勃勃地围坐过来,准备品尝。不少人先看向刘永,等着他带头。刘永心里明白,自己要是不吃,这些村长怕是都不敢动筷子。
于是,他大大方方地先拿起一根煮玉米,大口大口地将上面的玉米粒啃得干干净净,接着又掰了一个烤红薯和烤土豆。
“真香啊,这作物味道真是不错!”
“哎呀,居然是甜的!”吃到红薯的村民们,眼睛瞬间亮了起来。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,能吃到甜的东西可太不容易了。
刘永笑着提醒道:“吃多了红薯会反酸,还容易放屁哦。”
村民们满不在乎地摆摆手:“能吃上这么好吃的粮食,就算多放几个屁,俺也心甘情愿!”
上百号人,每个人都尝了两三口,转眼间,桌上的新粮食就被吃得一干二净。通过这一番品尝,所有人对这三种新粮食有了实实在在的认识:味道可口,产量还如此惊人,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作物。
这时,杜家沟村长率先开口:“先生,您可得给我们村留 1000斤做种子啊,最好能派一位先生去我们村,教教大伙怎么种这新作物。”
杜家沟村长这一开口就要 1000斤,可把其他村长给急坏了。要知道,这三种粮食总共种植面积还不到百亩,这么分下去,到自己村子怕是所剩无几了。
郭兴庄村长连忙接上:“俺们村可比杜家沟穷多了,更需要这种高产的作物啊!还请刘主簿也给俺们村留 1000斤新粮食当种子。”
“俺村也要 1000斤种子!”一时间,一场激烈的新种粮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。各村村长纷纷使出浑身解数,互相揭短,你一言我一语,甚至有人激动得破口大骂,现场那叫一个热闹非凡。
刘永见状,赶忙抬手示意大家安静:“大家都先听我说几句。种子呢,每个村都会有。但这毕竟是新作物,大家都没什么种植经验。要是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