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3章 ,丰收的新作物与倒查五年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03章 ,丰收的新作物与倒查五年 (第2/3页)

一不小心种砸了,绝收了,那原本的好事可就变成大祸事了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接着说道:“社长已经有安排了,每个村种几十亩,每家就种个一亩地。这样一来,既能积累种植经验,就算万一哪块地绝收了,对各家各户来说,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。而且每个村都能分到种子,也能最快地推广这些新粮食。”

    几个村长听了,仔细琢磨一番,觉得确实有道理。毕竟,目前也就高家寨这三个村子有种植这三种新粮食的经验,要是一下子全改种新粮食,万一因为没掌握好种植方法,把这些珍贵的粮食种死了,那可真是酿成滔天大祸。每家种上一亩地,慢慢积累经验,倒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。

    于是,各村村长纷纷购买了几百斤种子,准备带回去好好种植。

    安排好新粮种植的相关事宜后,刘永望向自己家的方向,微微叹了口气,喃喃自语道:“希望父亲不要太生气吧。”

    话刚出口,又觉得不太可能,苦笑着摇了摇头:“唉,不打断我的腿就算是万幸了。”

    其实,他此次来到高家寨,一方面是为了视察新作物的产能情况,另一方面,也是想借此机会避开家里的一些麻烦事。

    米脂城内,刘家乃是当之无愧的首富。然而,多年来,刘家每年所缴纳的税赋却少得可怜。

    据刘永所知,他父亲情愿花几百两贿赂历代的县令,也不愿意交那几百石的税,他家的田赋,哪怕是加上贿赂官员的钱,也从未超过一成。

    可如今,大同社推行新的税收政策,税率一下增加了三倍,而且还要追缴过去五年的田赋。刘永心里清楚,这事儿要是让父亲知道了,只怕自己真得被追着满街跑。

    但此次征税对于大同社而言,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。不管是提高税率,还是追缴过往五年的田赋,这都是全体大同社成员经过深思熟虑后一致认可的决策,刘永自己对此也是认可,不能征集到这些税款,大同社就没有足够的钱粮来练兵,不能练出精兵,大同社就会处于危险当中。

    这种关乎大同社生死的大事,没有人敢拉后腿,所以为了避免影响征税工作的顺利进行,他也只能暂时躲在乡下,眼不见为净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米脂的刘府大院,胡益堂前来拜访,称是要与刘家主事商议秋收税务的相关事宜。

    刘府的管家向来人展现出了十足的客气,笑容满面地将胡益堂迎进大厅,随后恭敬地奉上茶水。

    置身于这豪华的大厅之中,胡益堂不禁心生感慨。若不是有大同社,像他这样出身贫寒的童生,只怕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踏入这等富贵之地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刘思远迈着沉稳的步伐来到大厅。他脸上带着几分客气,却难掩眼中的疑惑,开口问道:“不知道贤侄此番前来我刘府,所为何事?”

    胡益堂微微欠身,神色严肃地说道:“晚辈今日前来,是专程为今年税收之事。按照朝廷的一条鞭法,今年刘家的田地,每亩需增加到三成税赋。据我们所知,刘家共有田地 6万亩,其中上田 5000亩,每亩收税六斗,如此算来,需上缴 3000石粮食;中田 2万亩,每亩上缴税额相应计算,需上缴 8000石粮食;下田 3万 5千亩,则需上缴 1万 500石粮食。综合计算下来,刘府今年总共需上缴田赋两万一千五百石。”

    刘思远听闻此言,脸上满是不可置信之色,瞪大了眼睛看着胡益堂,仿佛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:“增加这么多倍有余的税率?贤侄,你这莫不是在与老夫开玩笑?往年全县的税赋都没有两万石。”

    胡益堂一脸正色,认真地回应道:“税收乃关乎民生大事,晚辈岂敢拿此等事开玩笑?”

    看着胡益堂一脸认真的模样,刘思远这才意识到,大同社此次是动真格的,真要向他们刘家征收两万多石的税赋。

    他顿时怒从心头起,猛地一拍桌子,大声吼道:“刘永在什么地方?把他给老夫找来,我要亲自跟他讲话!”

    胡益堂神色镇定,不慌不忙地说道:“税收相关事宜,如今由晚辈负责处理,与主簿并无关联。”

    刘思远冷笑一声,语气中满是不屑与愤怒:“我刘家可是有功名在身,家族中连出两位举人。按照朝廷法律,本就该享有免税特权。你们这般行事,就是如此执行朝廷法令的?”

    胡益堂微微一笑,从容应对道:“我等负责征税,自然对朝廷法律了如指掌。按照国法规定,举人可免 20石田赋,免丁口 20人。刘府现有两位举人,待伯父如数上缴两万一千五百石田赋后,晚辈自会返还 40石粮食给伯父。”

    “欺人太甚!你区区一个毛头小子,岂能代表官府?你们究竟想干什么?祖宗定下的规矩你们都敢随意更改!”刘思远气得吹胡子瞪眼,几乎是咆哮着说出这番话。

    胡益堂却依旧面带微笑,不紧不慢地说道:“我们大同社所践行的,正是祖宗之法。太祖皇帝当初定下的免税额度便是如此。伯父若有疑虑,要不要让侄儿取来大明律,与伯父一同仔细研读,看看祖宗之法究竟是如何明文规定的?”

    刘思远怒目圆睁,死死地盯着胡益堂,心中又气又恼。他自然清楚,按照大明律,自家这六万亩田地根本不可能全免赋税。可这么多年来,举人家族享受免税的潜规则早已深入人心,大家都心照不宣。却没想到,大同社竟敢公然打破这个潜规则,这不是要与天下士绅为敌吗?

    想到自己的儿子刘永竟然在大同社担任二把手,刘思远只觉得心痛如绞。这世上哪有儿子这般坑自家家族的?

    然而,胡益堂并未就此打住,继续说道:“伯父,这三成税只是今年的税额。我们在接手县衙账册后发现,这些年来,伯父家从未交齐过田赋。所以,刘家还需补齐过去五年的田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