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,一盘散沙的大族与繁荣的米脂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04章,一盘散沙的大族与繁荣的米脂 (第1/3页)

    米脂城内的大族们,对当下米脂县的局势洞若观火。

    他们心里十分清楚,大同社虽未公然扯起反旗,但种种行径已然有了造反之实。只不过,他们目前选择冷眼旁观。在他们看来,大同社如今气焰正盛,可这般张狂的势头,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招来朝廷的强力围剿。所以,他们此刻根本不愿轻易招惹大同社,只想静静等待局势变化。

    然而,让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,大同社在已然濒临被朝廷围剿的险境下,竟还如此大胆地得罪他们这些本地大族。

    不仅把税率一下子提高了好几倍,甚至还要追缴过去五年的赋税。这算下来,几乎等同于要收他们二十年的税赋啊!如此狠辣的手段,简直比刮地皮还要厉害。

    想到此处,三房的刘思烨忍不住开口猜测道:“这大同社莫不是打算脚底抹油,准备跑路了?所以才这般不顾一切地搜刮钱财,想趁着还没被朝廷收拾,赶紧积累一笔财富,好方便他们日后逃走。”

    其他几人听了这话,越琢磨越觉得有理。毕竟米脂紧邻榆林卫,那里驻扎着十万精锐边军,他们如同悬在大同社头上的一把利剑。在米脂大族眼中,大同社无论如何反抗,都绝不是朝廷大军的对手。想必大同社自己也清楚这一点,所以才全然不顾他们这些大族的影响力,只想在逃走之前尽可能多捞一笔钱财。

    众人相互对视一眼,都觉得这是目前唯一能说得通的理由。既然大同社都准备跑路了,自然也就不怕得罪米脂的大族了。

    “这税坚决不能交!要是交了这二十年的税,咱们刘家可就彻底成了一个空壳,啥都不剩了。再说了,永哥儿还在为徐晨做事呢。我就不信,徐晨真敢派兵来抄了我刘家!”刘思辰咬着牙,满脸的愤懑与不甘。

    坐在首位的刘思明静静地听完所有人的发言,沉思良久后,缓缓开口说道:“就按照他们说的,把这税交了。同时,向整个米脂宣告,我们刘家将刘永革出家族。从此以后,他便不再是我们刘家的人。”

    刘思远听闻此言,顿时一惊,连忙说道:“兄长,永儿他本质还是个好孩子,只是一时被徐晨蛊惑了心智而已啊。”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被家族扫地出门,这个时代,一个人没有家族就像无根的浮萍。

    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同意,他们倒是不在意刘永是不是刘家人,而是在意交出这十几万石粮食。

    “大哥,这税交不得啊!交了税,咱们刘家以后拿什么维持生计?”刘思辰痛心疾首,眼中满是忧虑。

    刘思明神色凝重,目光扫视众人,沉声道:“你们听我把话说完。交这税,并非是向大同社妥协。如今这大明天下,已然是风雨飘摇,三面皆有造反之势。

    今年三月,更是发生了军官暴动,影响了整个西南战事的走向。而后安邦彦进犯贵州,官军一败涂地,总理鲁钦更是战死沙场。

    五月七日,王恭厂发生惊天爆炸,上万人因此丧生,就连皇长子都没能逃过这场劫难。

    六月,京师地震,灵丘也跟着地震,黄河决口,京师陷入一片汪洋大水之中,而江北、山东等地却又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和蝗灾。你们都是熟读历史之人,当明白,大明如今已然呈现出一副王朝末日的景象。在这种局势下,谁又能断言大同社就不能兴起呢?”

    众人听完刘思明的这番话,脸上皆是一片骇色。仔细回想,今年大明确实灾祸连连,仿佛没有一处安宁之地,当真如刘思明所说,尽显王朝末日的凄凉景象。

    但刘思烨道:“朝廷毕竟有百万大军,底蕴深厚,大同社只能在米脂称霸,他们未必能扛得住朝廷的围剿。”

    刘思明道:“那就更加不能让永哥儿牵连家族了,他是大同社头目,不把他革除家族,朝廷能放过刘家?”

    “大同社抢了我刘家十几万石粮食,谁又能说我刘家和大同社同流合污?”

    几房主事一想,还真是这样,不主动和刘永切割,朝廷胜了他们刘家更惨。

    “可是兄长,要是万一大同社胜了,您把永哥儿革出刘家,大同社成事了,那与我们刘家又有什么关系呢?”刘思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