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,搭建军事体系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05章,搭建军事体系 (第2/3页)

光这些开支,就得两万两银子啊!要是没有张光等人搜刮来的那些钱财,只怕咱们根本养不起这样一支军队。”

    但他深知军事建设对于大同社的重要性,稍作思索后,还是果断地盖上了他主簿的大印。

    此刻的他,越发明白先生当初坚持追缴田赋的深意。在如今这种既要赈济灾民、又维持米脂局势稳定,还要扩充军备的情况下,每一项开支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。

    即便是收了三成的税,也无力承担如此巨额的费用,也只有米脂那些家底丰厚的大族,才有足够的财富来支撑这些开销。

    刘永再深入想一想,大明朝廷现在不也是要面对一样的局面,因为内部的组织力涣散,征收不到足够的税赋,朝廷的收入根本不能同时满足赈灾,军事开支和日常的行政开支,一只手就要接住三个球,如何不手忙脚乱,难以为继。

    朱治和周晓珊离开后,文书郑云帆前来通报:“主簿,下面米脂的马帮求见。”

    刘永微微点头,说道:“请他们去会议厅,我这就过去。”

    在大同报社的会议厅内,田然和高迎祥等人带着一脸好奇与期待,早早地等候在那里。

    田然心中感慨万千,思绪不禁飘回到一年前。那个时候是大同社把他从黑风寨手中救出来,是他的救命恩人。

    而且徐晨不仅救了他的性命,还帮他拿回了自家的货物。自那以后,他仿佛否极泰来,前往草原的一路上顺风顺水,没有遇到任何事故,顺利地将货物销往草原,又从草原购置了牛羊马匹和羊毛等货物,满载而归回到米脂。

    而那段时间,恰逢大同工业区大规模扩张,对各类物资的需求如饥似渴。田然带去的牛羊马匹、羊毛等物资,都被大同社大量收购。这一年下来,田然往返于米脂和草原之间,生意做得红红火火,赚得盆满钵满,利润翻了好几倍。

    尤其是近期,大同社先是在河鱼堡进行分田、分钱的举措,之后在米脂也如法炮制。

    大量的银钱流入普通农户手中,使得农户们对耕牛的需求激增了好几倍。不仅如此,大同社对战马更是实行全包的政策,这一系列变化让田然的家业瞬间扩张了好几倍。

    高迎祥同样一脸新奇。他本是安塞人,以贩马为生,但以往生意做得并不顺遂,没有固定的商道,有时为了生计,还不得不兼职做刀客、马匪,也因此练就了一身骑射的好本事。

    随着大同社在米脂的势力不断扩张,他终于在草原和米脂县之间建立一条稳固的商道,他的生意开始好了起来。过去在大漠上无人问津、近乎无用的羊毛,如今变得身价倍增。米脂对牛、羊、马匹的需求呈现出几何式增长,像羊毛布这样的特产,运输到草原后,能获得几倍的利润。短短两年时间,他的家产扩张了 10倍,马队规模也扩大了三倍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刘永快步走进会议厅,拱手抱拳,面带微笑地说道:“某来晚了,实在抱歉!”

    田然等人连忙起身,客气地回应道:“我等也是刚到。”

    刘永走到首位坐下,而后示意众人也纷纷落座,接着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各位都是米脂有头有脸的大忙人,某就不绕弯子,长话短说了。如今,我们大同社因发展所需,急需 2000头牛,五百匹战马。各位放心,战马的质量越好,我大同社给出的价钱就越高。就看各位有没有本事,能在这当中赚得盆满钵满啦!”

    田然等人听闻刘永的需求,彼此对视一眼,眼中皆闪过一丝惊喜与激动。这无疑是一笔令人咋舌的大买卖啊!光是那 2000头牛,价值就高达上万两银子,更别提那价格更为昂贵的战马了,算下来,这妥妥是一笔几万两的大生意。

    田然微微皱眉,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:“刘主簿,实不相瞒,如今整个草原对咱们米脂的羊毛布和羊毛衣都近乎疯狂地抢购。咱们大同社若想顺利换到优质的战马,充足的羊毛布和羊毛衣那是必不可少的前提。然而,当下纺织厂的产能实在有限,我们即便排队等候,也很难获取足够数量的布匹和毛衣。如此状况下,想要换到优质的战马,实在是困难重重啊。”

    高迎祥也赶忙附和道:“刘主簿,现在在草原上,只要咱们能拿出保暖的羊毛布和毛衣,那些牧民简直什么都愿意跟我们交换,哪怕是他们视作珍宝的宝马良驹。”

    刘永听闻,微微点头,略作思索后说道:“明白了,某会即刻通知纺织厂主事,让她务必优先供应你们所需的羊毛布和毛衣。”

    “太好了,刘主簿!我等愿为您效犬马之劳!”当刘永明确同意优先供应羊毛布和毛衣后,现场众人几乎不假思索,立刻纷纷向刘永表忠心。

    虽说如今大同社的种种举动,几乎已等同于公然谋反,但田然和高迎祥他们对此却并不怎么在意,其中缘由有二。其一,他们本就游走于大明律法的灰色地带。往好听了说,他们是往来各地的商队;可往难听了讲,他们实则就是走私商人,他们做的就是半匪半商的买卖。长久以来,他们对大明的王法本就缺乏足够的敬畏之心。

    其二,他们是大同社扩张发展以来实实在在的受益者。大同社将士绅的财富重新分配,使得大量财富流入米脂的农户手中。如此一来,米脂农户对各类商品的需求急剧增长,足足旺盛了好几倍。在大同社治理下的米脂,他们的生意愈发红火,家产也跟着扩张了好几倍。他们已然深深融入了大同社构建的这一商业体系,并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。因此,对于帮助大同社,他们不仅毫无反感,甚至还十分乐意。

    天启六年(公元 1626年)十月十八日。

    阳光洒在大同工业区的孙可旺家中,兄弟俩正忙碌地收拾着衣物。

    孙可旺一边仔细地整理着包裹,一边不放心地叮嘱弟弟孙磊:“到了宋家沟村,记得给大哥传个消息。要是缺了什么少了什么,尽管跟大哥说,大哥一定帮你置办妥当。”

    孙磊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,满不在乎地说道:“大哥,你就别操心啦!俺这又不是去吃苦,分明是回乡下去当地主呢!而且宋家沟村离这儿又不远,俺要是有空,肯定会回来看大哥你的。”

    的确,自从上次宋家沟村大战过后,大同社便如同脱胎换骨一般,迅速朝着军事化的方向发展。

    秋收结束后,大同社收获的十几万亩土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