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,目光太长远了与哭庙 (第1/3页)
徐晨目光炯炯,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陈小哥,我们大同社在米脂,不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,便让曾经食不果腹的百姓,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。每日粗茶淡饭虽不奢华,却能让家家户户的锅里都有热气腾腾的饭菜,孩子们也有书读,这才是天下正常的样子。”
陈子龙虽然不言语,但他不得不承认,现在的米脂的确是北方少有的繁华城池。
徐晨接着说道:“而整个延安府,我们占据也仅仅半年时间。这半年里,大明朝廷不能解决的问题,都得到了妥善解决,曾经那些四处漂泊、居无定所的流民,如今都有了安身之所,他们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差事,过上安稳日子。
土地得到合理分配,让耕者有其田,百姓们在我们的代理下,新修水利,抗击天灾。土匪问题,经过一番整治与教化,如今延安府境内匪患绝迹,商队行走在道路上再也不用担心匪徒。
现在整个延安府,虽不敢妄称世外桃源,但我敢拍着胸脯保证,这里的秩序已重新恢复,百姓安居乐业。而且,在如今整个大明,延安府已然成为饿死人最少的地方。这还只是我们半年的成就啊!”
陈子龙轻轻皱眉,但他在内心也不得不承认徐晨说的是实话,他来回行走在延安府,就没有遇到一股土匪。
徐晨语气愈发深沉:“说句实在话,破坏大明原本的旧天下并不算很难。你我都能看到,它的根基已经彻底腐朽了,就如同摇摇欲坠的大厦,只要轻轻一推就能轰然倒下。然而,想要建立一个新的天下,谈何容易!要让所有的百姓都能吃得饱、穿得暖,小孩有书可读,老人能有所养,构建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,这需要无数的努力和大量的人才。这些人才不仅要有学识,更要有为天下苍生奉献之治。所以陈兄,我真心希望你能留在延安府,和我们大同社一起,为改变整个天下贡献力量,把这摇摇欲坠的天下从悬崖边拉上来。”
陈子龙开口:“徐先生,想要实现如此宏大的目标,恐非易事。”
徐晨目光坚定道:“陈小哥,即便前路艰难,但不试试,又怎知不能成功?此时大明已行将腐朽,犹如风中残烛。下一个历史轮回,必然是军阀混战的局面。若是被女真人这样的野蛮民族占据了天下,那金蒙之事必然会再次上演,到时候生灵涂炭,天下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我们怎能坐视不管?”
徐晨的这一番说法,让陈子龙有所意动。在这个时代,江南地区虽不能肯定就是最反封建的,但无疑是最反帝的地区。徐晨高举大义,又有延安府这实实在在的成功模板摆在眼前。对于陈子龙这样心怀救国救民之志的年轻人,吸引力实在是太过强烈。
陈子龙低头沉思良久,脑海中各种念头翻涌。他想到了天下苍生的苦难,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抱负,最终说道:“徐先生,我答应留在延安府。只是,我暂时还不想加入大同社,我想继续观察一段时间,还望徐先生谅解。”
徐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道:“陈小哥愿意留下,便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。观察一段时间也好,我相信时间会让你看到大同社的真心与决心。”
说着,徐晨道:“既然如此,我便任命你为农学院校长。如今农业乃是民生之本,还望陈兄能帮大同社培养出更多农业方面的人才,为整个延安府推广抗旱作为出力。”
陈子龙微微起身,拱手道:“既蒙先生信任,某定当竭尽全力。”
话分两头,且说徐晨占据延安府后,整个局势为之一变。原本坐镇一方的巡抚张鲸梦,此刻处境颇为尴尬。由于延安府被大同社掌控,他前往榆林卫的行程不得不绕了好大一段路,穿越茫茫大漠,才艰难抵达榆林卫。
一到榆林卫,张鲸梦便立刻召集众将领,准备整顿军务,力图挽回这摇摇欲坠的局面。
他面色凝重,扫视着在场的将领,语气严肃拿出一份圣旨打开道:“奉天承运皇帝诏曰:
朕绍膺天命,统御万方,夙夜忧勤,惟求文武协心,共扶社稷。兹有榆林镇总兵杜文焕,世受国恩,累镇边陲,本当殚精竭虑以固疆防。然尔近年行止乖张,屡负朕望,~~~~~今削去尔都督同知衔,褫夺蟒玉,革除总兵职任~~~~。”
众人微微一惊。杜文焕虽面露不甘,但也并未过多反抗。毕竟在这个时代,军队已然封建化,朝廷的官职变动对他们来说,虽有影响,却伤不到根本。只要自家的家丁还在,他们知道朝廷迟早会恢复他们的职位。
随后,张鲸梦又对其他参军、守备、游击将军等一一斥责,言辞中满是对他们此前不力表现的不满。斥责完毕,他宣布朝廷调宁夏参将贺虎成为榆林卫总兵。
在场的将军们也没有反对,毕竟打了这么大的一场败仗,只斥责他们几句,朝廷的处罚算不得重。
安排完人事变动,张鲸梦望向众人忧虑地说道:“本官这一路上看到榆林卫土地干旱,田园荒芜,景象实在凄惨。如今这局势,租降何不主动减租减息?这既是对军户的恩情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大同社贼寇带来的影响。”
其实,张鲸梦这一路特意略过了大同社的地盘。然而即便没有深入大同贼寇的地盘,当他偶然瞥见大同社的活动时,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惊了。他看到大同社的人带领着众多农户,齐心协力修缮道路、筑起水坝、挖掘水渠、打井取水。几万人汇聚在一起,万众一心地抗击旱灾,那热火朝天的场面,让他真切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力量。那一刻,他心中明白,延安府的民心已然不再归大明朝廷所有。
而当他踏入榆林卫的地盘,看到的却是另一番令人痛心疾首的景象。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,纵横交错的裂缝仿佛大地张开的绝望之口。田地里的麦苗稀稀疏疏,在风中无力地摇曳着,仿佛随时都会被这无情的旱灾吞噬。田埂间,几乎看不到照看麦苗的农户,只有一群形如饿殍的军户,眼神空洞,满脸麻木。如此强烈的对比,让张鲸梦心中受到极大的震撼,他终于明白为何榆林卫会屡屡败在大同社之手。
榆林守备张成率先打破沉默,满脸无奈与期待地对张鲸梦说道:“巡抚大人,你也亲眼看到了榆林卫的现状。朝廷难道就不能赈济一下,我们也不敢奢求像辽东镇那样,每年能有几百万两银子的支持,哪怕只给个三四十万两银子,也好让我们缓解一下这艰难的局面啊。”
龙州堡守备张杰也跟着附和道:“老话都说皇帝不饿当差的兵,去年朝廷虽然补发了一些粮饷,但今年又停了。我们这些当兵的,实在是难以为继啊。”
张鲸梦一脸无奈,长叹一声道:“本官稍后会将此地情形如实上报朝廷。但当下赈灾之事迫在眉睫,尔等不如先减租减息,暂且抵抗大同社的影响。”
然而,他的提议却遭到了众将军的强烈反对,这个张巡抚,一把年纪了,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呢?
哪有空手上任的道理?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