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5章,目光太长远了与哭庙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35章,目光太长远了与哭庙 (第2/3页)

 去年那个镇守太监魏翔上任时,还带了几十万两银子呢,虽然被他们的一顿操作下弄成了反效果,但人家实实在在是带了钱过来的。

    现在这位张巡抚不但没有给他们带钱粮,还要让我们补贴军户,这简直是在开玩笑。

    去年我们收缴的战利品,全部都被大同社缴获了。今年又遭遇旱灾,我们损失惨重,还要让我们出钱赈济军户,难道这大明的天下就变成我们的了。

    一位将军也苦着脸说道:“巡抚大人,旱灾让我们也损失惨重啊。再加上去年的溃败,我们既要整顿家丁,又要重新招募人手,家里的积蓄都快花光了。若再给军户减租减息,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。”

    张鲸梦心急如焚,大声质问道:“你们就不怕大同贼寇卷土重来?”

    众将却不以为然,有人满不在乎地说道:“大同社在延安府招揽了十几万流民,现在为了养活这些人,只怕都自顾不暇了,他们哪里还会有大的动作?”

    最开始他们倒是怕大同贼寇趁机攻占榆林镇,但现在半年多,大同贼寇没有前进一步,加上他们又在大范围的赈济灾民,这让他们放心下来了,认为在没有把灾民安置好之前,大同贼寇是不可能向他们进攻的。

    “鼠目寸光!”张鲸梦忍不住怒骂道。他对这些将领的短视和自私感到无比失望,都到了这般危急时刻,他们居然还如此不识大局。

    但榆林卫的守备参将们一个个不为所动,减租减息,想都不要想。首先,减租减息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,今年开了这个先例,把军户养刁了,明年他们肯定还会要求减免,后年说不定还会要求像大同社那样均田。难道真要把自己的家产分给这些军户?

    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将门都不会轻易迈出这一步。减租减息这种事情,有一就有二,有二就有三,军户永远是喂不饱的,所以他们哪怕花费更多的钱粮去镇压这些军户,也坚决不能退让。

    其次,他们觉得自己是为朱家守江山的,江山是朱家的,军户也是朱家的,哪有让他们出钱给朱家打工的道理?

    更没有理由让他们出钱赈灾。如今的朝廷,动不动就拖欠他们一年半年的粮饷,要是他们再出钱赈灾,只怕朝廷以后更不会给他们粮饷了。所以,哪怕这些军户全部饿死,他们也坚决不能自己出钱赈灾。

    张鲸梦被这些将领气得无言以对,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。最终,他只能长叹一声,决定向朝廷上书,如实报告榆林卫的惨状,言辞恳切地请求朝廷输送一些粮草和军饷,期望能为这片绝望的土地带来一丝生机。

    崇祯元年(公元 1628年)5月 15日。

    宜川县的山林中,罗汝才带着一众手下在延安府山间的小路上没命地奔逃,身后仅剩下十几二十个小弟,个个都跑得气喘吁吁、上气不接下气。

    他的小弟山东虎实在撑不住了,有气无力地喊道:“大哥,我跑不动了,歇一会儿吧。”

    罗汝才也是满头大汗,心急如焚地吼道:“歇不得,一歇我们的小命就没了!”

    此时,后方不时传来扑通扑通有人摔倒的声音,可罗汝才哪还顾得上这些,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,只顾埋头往前跑。

    那些倒下来的人,看着自己的老大不但没有救他们,反而加速逃离,被疲惫和恐惧等各种情绪彻底压垮,干脆就躺在地上不再动弹。

    为了鼓舞士气,让大家继续坚持,罗汝才大声喊道:“快到黄河边了,到了黄河我们就安全了!”

    而在他们身后不远处,时不时响起一阵枪声。这枪声如同催命符一般,激励着他们不敢有丝毫停歇。

    “总算追到你们这些家伙了,你们不是能跑吗?现在跑一个试试。”艾进忠冷笑着,一边说着,一边时不时还用脚踢着那些趴在地上的人。

    “好汉饶命,我们投降。”罗汝才的手下们眼见大势已去,纷纷跪地求饶。

    艾进忠一脸不屑地说道:“本来想把你们当人看,结果你们却自己不做人。来人,把这些土匪抓起来,全部关到延安煤矿去,等他们什么时候挖够了值 2000银子的煤炭,什么时候再把他们放出来。”

    “钱没在我们身上,都是我们老大拿的,不关我们的事啊。”有人哭喊道。

    “敢骗我们就要付出代价。”艾进忠毫不留情地回应道。

    也不知道过了多久,山东虎突然惊喜地大叫起来:“到了,到了,我看到黄河了!”

    几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,拼尽全力冲到黄河边,慌乱中抢了一艘小船,便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。直到这个时候,他们才敢稍稍松一口气。

    罗汝才喘息了好半天,才渐渐恢复过来,忍不住骂道:“不过就骗了你们几千两银子,有必要追得这么紧吗?大家最大的敌人明明是朝廷,都在这江湖上混,怎么能说翻脸就兵戎相见,连点江湖道义都不讲了。”

    一旁的下山虎听到自家大哥这话,忍不住直翻白眼,心里想着:明明是你先不讲道义的,现在还好意思怪人家大同社的人。

    徐晨把剿匪任务交给王二和张献忠二人之后,二人便学习徐晨的做派,要想彻底整治延安府的匪患,必须先立威。

    于是,他们先挑选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土匪势力开刀,来了个杀鸡儆猴,带着火枪,火炮先剿灭了那些罪大恶极的土匪。

    这一番雷霆手段,瞬间在延安府的绿林势力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,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。

    而后,张献忠开始大力宣传大同社的政策:只要愿意下山,既往不咎,还可以每人分得 50亩土地;那些有指挥才能的首领,还有机会成为军官;要是实在不愿意留下,也可以选择卖人头,一个人头能换 10两银子,拿着这笔钱也能去当个富家翁。

    大同社的这分田政策,如同一场及时雨,却又似一把利刃,彻底分化了绿林势力。那些小土匪们,大多是这两年因生活所迫才上山为匪的,他们本就没习惯这种打打杀杀的土匪生活,如今听到有这样的好政策,巴不得立刻丢下手中的刀,去安稳地种地。

    然而,那些久在匪窝的老匪和土匪头目们,自然不想再过那种被束缚、失去自由的日子。但他们即便不想归降,也不得不有所顾虑。一来大同社的武力太过强悍,榆林总兵杜文焕那样的正规军都被他们击败了,普通的土匪又哪敢轻易与之对抗?

    二来,下面的小弟们大多都不想继续当土匪了,没了底层的支撑,这些土匪头目就算再有野心,也成不了什么气候。

    所以,大部分土匪还是乖乖地选择了下山。有的分到田地,安心当起了农夫;有的觉得当军官有前途,便加入了护卫队的军官训练班;还有的干脆卖掉自己的手下,得了几百两银子,去当个逍遥的富家翁。

    而罗汝才这人,既舍不得自己当土匪头目的威风和权力,又对大同社的银子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