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,产业链体系的监管与挨骂的张献忠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37章,产业链体系的监管与挨骂的张献忠 (第1/3页)

    肤施城,工业一区,星晨家具作坊里,到处都是“哒哒哒”的敲击声音,这个作坊不小,用的是竹筋水泥做支柱,高度超过了两丈,有半亩大小,里面有30余工匠在各自忙碌自己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铛铛铛”的声音有节奏地响着。

    孔晨是这作坊的东家,他身材壮实,双手满是老茧,此刻他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大声喊道:“好了,你们到下班的时间了,收拾好工具回家!”

    工匠们纷纷回应:“知道了,东家!”声音里透着一天劳作后的疲惫,但又带着几分即将回家的轻松。

    他们一个个手脚麻利地收拾好工具,陆陆续续走出工厂。与此同时,另外一班工人走进来,准备接手接下来的工作。

    孔晨的师弟赵铁柱快步走过来,他憨厚老实,说话带着浓浓的乡音:“师哥,晚班就交给俺吧,您放心!”

    孔晨拍了拍赵铁柱的肩膀,笑着说道:“有了煤油灯之后,咱这作坊就能一天开到晚。这可是个好东西,多亏了都督能弄出这样的好东西。”

    不过他很快神色变得严肃起来,“师弟可得注意一点煤油灯的方向。咱这作坊里木屑多,要是木屑靠近了煤油灯,那可就危险了,说不定会引发大火,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呐!”

    赵铁柱用力地点点头:“俺晓得,师哥。俺一定多留意着,保证不出岔子。”

    星晨家具作坊他占七成股份,他三个师弟占三成股份,所以赵铁柱也是东家,对作坊的事情他自然也异常上心。

    孔晨还是有些不放心,继续叮嘱道:“早班交接的时候更要注意了。交班时间一到,就绝不能让他们继续留在工厂。你还记得咱旁边老陈的木材作坊吧,就因为他儿子多上了一个时辰的差事,结果被上面罚了二十两银子。这可不是个小数目,咱可不能犯同样的错。”

    赵铁柱再次重重地点头:“俺知道啦,师哥。俺回去之后,先仔细清点人头,到点了一定带着所有人一块儿走,一个都不落。”

    说起这煤油灯,那可是徐晨带领大同社的一大功绩。自从徐晨建立石油产业,廉价的煤油灯就开始大量生产。

    为了推广煤油灯,大同社在肤施县南北两条主干道上,建立了路灯系统。一到晚上,两条街道被照得亮堂堂的,这可是破天荒的事儿。即便是京城,也没有这般奢侈的照明。虽说一开始,很多人在背后暗骂大同社是暴发户,可这实实在在的便利,这两条街的店铺即便是到了夜间也生意火爆,甚至还开成夜市。

    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示范效应,煤油灯迅速在延安府大规模普及开来,现在已经全面取代了蜡烛和老式的油灯。

    有了这更亮、更廉价的照明系统,肤施工业区实行三班倒就有了物资基础。但整个肤施城却没多少作坊敢随意加班。

    其中的缘由也很简单,大同社不允许,徐晨当然不允许有加班这样的事情了,现在每个月都有3万流民涌进来,本来就业岗位就不够多了,还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,你这是在找打。

    所以大同都督府对于加班这是重点打击,哪怕是工匠想加班也不允许,你加班了,那其他人怎么生活?

    现在大同府的政策就是极限增加就业岗位,同时以甲方的地位优势逼着这些作坊多招工匠。

    在收缴了整个延安府大户的钱财之后,大同社已然成为肤施城最大的经济体。肤施城六七成的作坊都要和大同社打交道,既然要合作,就得听大同社的命令。

    徐晨对产业链管理那是相当熟悉,毕竟后世的经验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。他依样画葫芦,只要作坊愿意和大同社做生意,就得接受大同社的产业管理。什么标准化生产、流水线作业,大同社都会派人来指导。

    而且,大同社还有严格的规定,工人的俸禄最低不能少于三钱,每个班次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四个时辰,一旦违反规定,就要接受处罚。

    尽管大同社的限制条件不少,可肤施城的作坊主们还是争着抢着要和大同社做生意。

    为啥呢?道理很简单,大同社推行的标准化管理和流水线作业,能大大提升作坊的生产效率。而且大同社的订单多,利润也高,和他们合作,实实在在能赚更多的钱。

    就拿孔晨的星晨家具作坊来说,原本他和师弟4个人的小作坊,他们自己是老板,自然也不存在什么加不加班的事情。

    但孔晨通过原本在大同工业区的关系,弄到了都督府的订单。那是一万张课桌的大订单,他只能多招60人,三班倒的赶订单,同时也要开始遵守都督府的规矩。

    而像这样的大订单,大同社手里有十几份,得到这些订单的作坊一个个都赚了钱,他们清楚知道自己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,自然要听从都督府的命令。

    而那些没有加入大同社产业链的作坊,生产效率比不上人家,订单也少得可怜,最后不是破产就是倒闭,根本没法在这行里继续混下去。

    孔晨从作坊出来后,径直去市集买了些卤菜,随后朝着幸福小区走去。幸福小区可是整个肤施城第一批改造完工的小区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大同都督府在整个延安府大力开展基建工程,肤施城作为重点区域,徐晨有意将其打造成近现代化城市的样板工程。而且当下人力充足,于是在城中大规模地进行拆建工作。挖下水道、在核心街道修建水泥马路,等水泥的原材料充足之后再扩张,在道路两旁设置后世常见的绿化设施,还建起了类似后世小区的建筑。虽说这些建筑比起后世的小区要简陋许多,都是三层楼的筒子楼样式,以竹筋水泥为支柱、砖石为结构,但在这个时代,那绝对称得上是高品质住宅。

    幸福小区作为首批竣工的住房,大部分都分给了上次与杜文焕大战中立功受奖的战士们,因此也成了大同社的军官小区之一。

    孔晨提着买好的吃食走进了田建秀的家。

    此时,田建秀的老婆莲娘正抱着小儿子,满脸严肃地训斥着自己的小弟二狗。

    莲娘一看到孔晨,立刻换上笑脸:“孔大哥来了,二狗,还不叫人。”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