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,产业链体系的监管与挨骂的张献忠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37章,产业链体系的监管与挨骂的张献忠 (第2/3页)

    二狗赶忙打招呼:“孔大哥,好。”

    这时,坐在大厅里看《大同报》的宋老汉听到声音,放下报纸,笑着说道:“小孔又来啦,正好留下来吃个饭。”

    可别小看宋老汉,他以前也是读过书、学过字的,能写一手漂亮的字,像《三字经》《百家姓》《千字文》这些启蒙读物他都能通读。只可惜他读书天赋有限,后来世道越来越艰难,也就断了读书这条路。

    不过自从成了纺织厂的看门大爷,整天守着亭子没什么事,就渐渐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,即便现在在家,每天也都要看上一看。

    宋母正带着田见秀的大娃,眼前这温馨的场景,让孔晨心里不禁生出几分羡慕,田大哥如今这日子,一家人团团圆圆的。

    田建秀分到的这套房子挺大,两厅四室。他干脆把老丈人家也接过来住,彼此也好有个照应。现在,他给老丈人在纺织厂安排了个看门的活儿,虽说每个月只能挣三百文钱,但活儿轻松还包。

    宋建军(大狗)被安排到钢铁厂当学徒,活儿虽然辛苦,不过收入不错,正式工就有一两银子,而且上升空间大,要是能成为技术工匠,每个月挣十两银子那都不是难事。

    宋建华(二狗)因为年纪小,被安排到戏曲团做帮工,每天主要负责帮下乡的剧团搬运各种物品。

    宋建华干了半年后,发现戏曲团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,可他跟着姐夫来就是想留在城里的,于是就想让姐夫帮忙换个差事。

    莲娘知道这事儿后,立刻把宋建华狠狠训斥了一顿,当初为了把全家人弄到府城,自己的夫君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。现在二狗居然还矫情上了,看不上戏曲团的工作,自然引起莲娘的口诛笔伐。

    正好孔晨来了,莲娘才停下,可眼神还是恶狠狠地盯着宋建华,把他看得心里直发毛。毕竟长姐如母,宋建华从小就是姐姐带大的,自然对姐姐怕得很。

    孔晨笑着问道:“今日是老田轮休吧,他在家不?”

    莲娘点点头:“在呢,在书房看书呢。”

    孔晨便自己朝着书房走去。书房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架,能装不少书,还有一张大书桌,这些可都是孔晨亲手打造的。

    这种书房的样式和现在大明读书人的书房截然不同,这是徐晨按照自己记忆中后世书房的样子弄的。之后大同社的人纷纷效仿,这种样式的书房便在整个延安流行开来。

    孔晨走进书房,看到田建秀正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看,封面上写着“纪效新书”四个大字。

    孔晨打趣道:“当年咱可是斗大字不识一个,如今老田你都成读书人啦?”

    田见秀认真地说:“不学习不行啊,都督抓的紧,经常要考我们,俺可不想让都督失望。而且现在大同社发展的这么快,跟不上可不行。俺现在要指挥上千号兄弟打仗,得为他们的生命负责啊。”

    这段时间,护卫队难得迎来一段和平时期,但训练任务依旧十分繁重。新兵要接受基础训练,老兵要学习新的战术技能,军官更是得上速成班,从文化教育到各种军事教育通通都得上。被俘虏的赵宝国,也被拉来当教官,教大家如何成为能指挥大军的将领。

    孔晨深有同感地说:“俺跟你情况也差不多,现在俺管着几十号人的生计,可俺想学点东西都不知道去哪儿学。”说完,他压低声音问道:“听说都督要把纺织机器开放给大家,这事儿是真的不?”

    田见秀点点头:“是真的。怎么,你也打算开纺织厂?”

    孔晨眼睛一亮,笑道:“纺织厂那可是个赚钱的好买卖,谁不想啊?”

    田见秀却摇摇头,认真地说:“这事儿虽然是真的,但俺不建议你盲目往里闯。”

    “为啥呀?”孔晨一脸疑惑。

    “你瞧瞧现在,整个延安的那些大族听到风声后都蠢蠢欲动。人家有钱有势,资源又多。你才多少本钱啊,就这么挤进去,别说赚钱了,只怕你那点家底儿很快就亏光咯。”田见秀耐心地解释着:“俺觉得你还是把心思多放在提升家具制作技术上,把家具生意做好,也能有不错的收成。你看现在肤施县的人越来越多了,对家具的需求肯定也会越来越大,这市场足够你赚的啦。”

    没过多久,厨房里便飘出阵阵饭菜的香气,宋母手脚麻利地将做好的饭菜一一端上桌。此时,宋建军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准时回到家中。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,气氛格外温馨。

    宋建军看见和姐夫一起出来的孔晨,脸上立刻露出笑容,热情地招呼道:“孔大哥也来啦!”

    孔晨笑着点点头,看向宋建军,关切地说道:“建军啊,我听说钢铁厂的活儿可苦了,要不你来我这儿做木匠吧。只要你肯用心把技术学好,过不了多久,我就提拔你做管事,以后日子肯定差不了。”

    宋建军却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,眼神坚定地说:“孔大哥,做木匠虽然也不错,但俺还是更喜欢留在钢铁厂。”

    孔晨有些诧异,不禁笑道:“钢铁厂难道就有意思了?每天又累又脏的。”

    宋建军眼睛亮晶晶的,兴奋地说道:“当然有意思啦!俺们师傅说了,要建造整个陕西行省最大的高炉。您可不知道,据说那高炉一次就能炼出三万斤的铁呢!还有那烟囱,可高啦,比肤施县城墙都要高好多。俺活这么大,还从来没见过这么高、这么大的烟囱呢!而且钢铁厂里可好了,有宽敞的大食堂,饭菜虽说算不上山珍海味,但管饱又好吃;还有澡堂,下班后能舒舒服服地洗个热水澡,一天的疲惫都没了。自从进了钢铁厂,俺就下定决心,一定要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钢铁工匠。”

    听到儿子的话,宋父也跟着笑了起来,脸上满是欣慰:“俺这两个儿子啊,性子老实,确实不太适合经商,就适合踏踏实实地做些实在事儿。钢铁厂这份差事,对他来说再合适不过了。”

    孔晨理解地点点头,心中明白宋父的想法。虽说跟着自己做木匠,收入可能会高一些,但宋父更看重大同社工厂的稳定和优厚待遇。

    在大同社的钢铁厂,正式铁匠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