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章,招商引资 (第2/3页)
,带着他们前往城中最负盛名的纺织厂。
这纺织厂,可是众多商贾眼中的神秘之地,也是他们心心念念渴望一探究竟的“财富源泉”。
一行人刚踏入漂洗的作坊区域,一股浓烈刺鼻的羊膻味扑面而来,那味道仿佛带着无数细小的针,直直往众人的鼻腔里钻。商贾们纷纷露出了不适的表情,有的甚至忍不住捂住了口鼻。
“各位先带好口罩。”刘永见状,不慌不忙地命人拿来一些棉布遮的口罩,递给商人们。这些口罩虽然简单,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那股难闻气味带来的冲击。
尽管气味难忍,但跟随着刘永前来的商人们,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他们知道这里就是大同社的“聚宝盆”,蕴含着无尽的财富秘密。
其实,在这之前,大同社纺织羊毛的器械就已经被一些人山寨了,甚至连羊毛布的仿制品都出现了。然而,那些山寨者们却陷入了重重困境。
他们的生产不成规模,机械效率更是远远比不上大同社。大同社的纺织机械厂就紧邻织布厂,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让女工们能够随时与研发机器的工匠们沟通交流。
女工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都能及时反馈给工匠,工匠们则根据这些反馈迅速进行整改,不断完善生产工艺。如此一来,大同社的机器不断更新换代,效率越来越高。而那些山寨工厂呢,还在使用原始的机器,生产进度缓慢,质量也难以保证。
不仅如此,在组织管理方面,两者的差距更是明显。大同社的纺织厂采用流水化作业方式,将生产步骤进行细致划分,力求简单化、精细化。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,环环相扣,极大地降低了生产的成本。
反观那些山寨工厂,依旧停留在家庭作坊化的模式,生产分散,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,纺织成本居高不下。如此一来,靠近大同社的小作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根本无力招架,基本上都被压垮了。
只有那些地处偏远的作坊,凭借着距离带来的微弱优势,还能勉强维持生计。但他们同样面临着严峻的问题,由于距离羊毛这种原材料产地太远,运输成本高昂,产能扩张受到极大限制。所以,整个北方地区,足足九成的羊毛布依旧是由大同社生产的。
众人怀着好奇与惊叹的心情,继续前行,进入了洗涤的车间。
一踏入车间,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水池,池中满满当当地泡着羊毛。几个身强体壮的汉子,手持木棒,有节奏地搅动着水池当中的羊毛。木棒与羊毛碰撞,溅起些许水花,伴随着羊膻味,弥漫在整个车间。
离开洗涤车间,众人来到了梳毛车间。这里,女工们手持铁齿梳,身姿微微弓着,专注地将粘结成块的羊毛撕松。她们手法娴熟,动作轻柔又利落,棉絮般蓬松的纤维逐渐堆积在柳条筐中。空气中,漂浮着细小的绒毛,在从窗户透进来的光线中,宛如点点繁星,如梦如幻。
紧接着,众人来到了纺纱车间。一进入车间,纺车嗡嗡作响的声音便充斥着双耳。只见一个纺车就有几十个锭子在飞速转动,如同一个个不知疲倦的舞者。
女工们赤脚踩动踏板,动作轻盈而有韵律,纱锭飞转之间,将纤维捻成粗细不匀的毛线。几十个纺纱车同时运作,场面蔚为壮观,效率更是惊人。商贾们眼睁睁地看着一包包羊毛被送进来,还不到半柱香的时间,就变成了一条条粗细均匀的羊毛线,不禁暗暗咋舌。
最后,众人来到了纺织厂的核心区域——纺织车间。
踏入车间的那一刻,商贾们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得说不出话来。几百台织布机整齐地码放在这个如同宫殿一般宽敞明亮的车间当中,仿佛一支严阵以待的机械大军。
女工们坐在织布机前,抛掷木梭的动作犹如投箭一般干脆利落,经线随着踏板有节奏的“咔嗒”声上下交错,仿佛在演奏一曲宏大的生产乐章。未染色的粗呢从机头缓缓吐出,一点点堆积起来,形成了灰白色的波浪,仿佛是财富的浪潮在不断涌动。
这些商贾们先前虽然已经听闻大同市的羊毛布生意十分赚钱,可直到亲眼看到这几百架织布机,在咔嚓咔嚓之间就能织出3 - 5寸布,一台机器一天就可以织两三匹布,他们才真正意识到,这哪里是在织布,分明就是在开采一座取之不尽的金矿啊!
在参观完纺织厂后,刘永又带着商人们去了水泥厂和钢铁厂。水泥厂中,巨大的机器轰鸣作响,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其中,将各种原料断烧成水泥。
钢铁厂里,熔炉中火焰熊熊,通红的铁水在模具中流淌,展现出工业的磅礴力量。这些建筑同样宏伟壮观,生产场景也令人印象深刻,但与纺织厂带来的那种金钱直击心灵的震撼相比,终究还是稍逊一筹。
商人们的脑海中,依旧不断浮现着纺织厂那繁忙而高效的生产画面,心中对大同社的实力和财富,又有了新的认识,大同市能发展的如此之快,其能力不可小看。
当夜,夜幕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,轻柔地覆盖在肤施这座城,两条主干道上闪耀着路灯,路灯的两旁是那些夜市的商贩,和汹涌的人群,他们为这座城市装点了一丝繁荣。
而那些来自各地的商贾们,白日里目睹大同社种种产业后的震撼,在客栈里各自休息,同时在思考着要投资哪个行业。
与此同时,在城镇的另一处,刘永的家中。刘永正热情地招待着自家的管家。
管家一踏入屋内,看到仅有几个布置简单的房间,心中满是心疼。他微微皱起眉头,语气中带着关切与责备:“少爷,您好歹是大同社举足轻重的二号人物啊,怎么居住得这般简陋?偌大的屋子,连个服侍的人都没有,这怎么能行呢?老奴这就从家里派几个伶俐的丫鬟过来,也好照顾您的起居。”
刘永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,摆了摆手道:“不需要,管家。这一厅三室的房子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宽敞了。您知道的,我大同社一直秉持的理念便是人人做自己的主人,每个人都应依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,又何须丫鬟来服侍呢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