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,关中军屯与五年平辽带来的躁动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

    第141章 ,关中军屯与五年平辽带来的躁动 (第3/3页)

第一批计划建立 10个军屯区,负责组织屯垦的人,总督大人承诺可以举荐为千户,下辖 10个百户,有朝廷官身,各位社员若是有意愿,都可以报名参与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现场顿时一片嘈杂。众人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,不少人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
    大明朝廷虽然是由文官集团主导的王朝,武夫向来被那些“上岸”的文官看不起。可现实是,大明三年才考 300多个进士,举人数量虽多一些,也不过上千人左右。

    至于秀才乃至童生,大多都在科举之路上苦苦挣扎,未能“上岸”。对于这些人来说,哪怕只是成为千户、百户,那也无疑是一条难得的“上岸”途径,是改变命运的大好机会。

    于是,当场就有不少人踊跃报名,气氛热烈非凡。

    待现场稍微安静一些后,高登面色凝重,缓缓开口道:“各位,现在有个棘手的问题。关中大族已经开始对我们动手了。最近,我们有很多社员被他们从村子里赶了出来,还不允许我们的社员继续在当地宣传减租减息的主张。”

    刘南卿听闻,神色立刻紧张起来,连忙问道:“我们的社员没出事吧?”

    高登微微松了口气,庆幸地说道:“还好,可能是因为我们社员大多是读书人的身份,也或许是他们忌惮总督大人的威严,只是打伤了二十几个人,伤势都不算太重。但即便如此,这对我们重民社在农村的根基已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。”

    贺函听闻,脸色变得严肃起来,他重重地拍了下桌子,沉声道:“某今日终于深刻明白,当年徐晨在建立工业区之前,为什么要先建立护卫队。没有护卫队,大同社根本保不住他们的工业区。如今,同样的危险已经降临到我们头上。

    我们重民社和半年前一穷二白来到西安府时,早已不可同日而语。我们现在有 1块 3000亩的田地,5座煤矿,一个蜂窝煤加工厂,一个煤球炉制造厂,还有遍布整个西安府的 100个运煤点。这已然是一笔极其庞大的财富了。若是我们没有武装力量来保卫,迟早会被这些心怀不轨的人吃干抹净。所以我认为,这次总督大人给我们的军屯命令,是一个绝佳的机会。我们可以借此培养属于我们重民社的军事力量,来守护我们的财产和事业。”

    高登听后,脸上露出诧异之色,质疑道:“但我们都是读书人啊,平日里舞文弄墨尚可,可练兵打仗,我们既没经验,也没那个本事啊。”

    贺函自信一笑,反驳道:“谁说读书人就不会练兵,不会战斗的?大同社的护卫队大家都有所耳闻吧,自从成立以来,那可是攻必克,战必胜,把那些将门的家丁打得节节败退。可见,我们读书人若是用心,练兵战斗并不一定会输给那些所谓的将门之人。同样都是从一个县出来的,读的也是同样的圣贤书,他们能做到的,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”

    高登仍有些犹豫,继续说道:“话虽如此,但人家有练兵的兵法,我们连这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有,拿什么去练兵?”

    贺函听闻,嘴角微微上扬,当即从怀中掏出一部书,用力丢在桌上,上面赫然写着四个大字——《队列兵法》。

    他指着这本书,说道:“这就是大同社练兵之法,有了这些兵书,我们也能练出和护卫队一样的精锐。”

    徐晨要建立一套全民皆兵的军事体系,这练兵之法自然无法保密,队列兵书在大同社每个村落都有,贺涵他们只要有心想要得到这部兵书并不难。

    这时,姜轩站起身来,目光坚定地说道:“某愿意承担练兵之事。”

    姜轩的声音刚落下,又有几十个人纷纷响应,表示愿意跟随贺函练兵。这些人大多是延安府的大族子弟,他们与大同社有着血海深仇,心中怀着强烈的复仇渴望。所以,即便明知练兵艰苦,他们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,只求有朝一日,能够打回自己的老家。

    刘南卿见状,满意地点点头,说道:“好,练兵之事,就这样说定了。第一批我们先练 300人,此事就全权交给贺兄你来负责了。”

    贺函抱拳,大声应道:“遵命!”

    高登接着又说道:“还有一件事,几日前,以韦祁为首的大族子弟成立了振兴社。他们号称要振兴大明,成立当日就有上千读书人加入他们的社团,甚至还吸引了不少我们重民社的成员。这个振兴社只怕会对我们不利!”

    听完高登的话,重民社的高层们心中泛起一丝异样。这个振兴社的情况,实在是太像当初的他们了,历史仿佛在这一刻重演,让人不禁心生感慨。

    刘南卿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不用过多理会他们。想要成就一番事业,哪有那么容易?光是解决钱从哪里来这一个问题,就足够让他们焦头烂额了。至于那些脱离我们社团,转而加入振兴社的成员,我们无需留情。正大光明地登报,把他们的名字通报整个关中,明确告知众人,我们重民社已将这些人除名,以后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与我们无关。”

    高登听后,面露犹豫之色,说道:“社长,要不要再多考虑一下?要不我再去劝说一下这些人,看看能否挽回?”

    刘南卿果断地摇头,斩钉截铁地说道:“不需要。该走的人留不住,而且我们重民社也不稀罕留下这些三心二意之徒。社团的发展需要的是坚定信念、一心向前的人,而不是这种意志不坚定的人。”

    高登思索了一番,又提出一个建议:“要不我们也简化一下入社的条件?参与劳作这一条要求就减免一下吧。毕竟我们都是读书人,都明白‘劳心者治人’的道理。没有这一条限制,我觉得我们重民社的规模可以壮大好几倍。”

    原来,刘南卿等人来到西安府之后,痛定思痛,全面学习大同社的政策,其中劳动规章也被纳入其中。在他们看来,连劳动的苦头都吃不了的人,意志力太过薄弱。这种人在社团有钱的时候就加入,没钱的时候就逃离,不仅对社团的发展起不到正面作用,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也以劳动来筛选社员,这也是重民社在西安府这个读书人汇聚的地方,发展半年却才只有上千名社员的原因,因为他们筛掉了九成的西安府读书人,留下的都是那些愿意干事,愿意吃苦的。

    贺函立刻拒绝道:“招一群乌合之众,只会让我们重民社表面上变得庞大,实际上组织度和凝聚力都会大幅下降。这样的壮大毫无意义,反而会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。”

    刘南卿也点头表示赞同,严肃地说道:“我们的社员必须是能做事、有担当的人。招一群不能做事的社员,难道是要用他们来消耗我们本就不多的收入吗?

    振兴社愿意招人就让他们招去,我们无需跟他们盲目攀比。我们重民社只要踏踏实实做事,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就好。现在,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整个关中组织屯垦,安置好流民,训练好军队,保护好我们现在的成果,这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。”

    众人听后,纷纷点头表示认同,他们当初也是经历了重民社土崩瓦解的局面的,那些和他们没有同样志向的社员,平时吃吃喝喝占据他们的资源,关键时候一哄而散,没有一点作用,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