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章,换首辅如流水的崇祯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

    第160章,换首辅如流水的崇祯 (第3/3页)

同时杨鹤认为朝廷现阶段,应当赈济关中安,抚流民,断绝大同贼寇依靠流民壮大自己的力量,同时招安关中其他的叛逆势力,利用这些叛逆的力量来对付大同贼寇。

    在韩爌等人看来,杨鹤的策略算是老成持国,当年皇甫嵩镇压黄巾贼寇,第一件事情就是赦免党人,生怕读书人和这些贼寇搅在一起,那样造成的危害比普通的农户造反威胁大10倍,百倍都不止。

    唯一让他们不确定的就是,那个大同贼寇是不是真有杨鹤说的那么厉害?照杨鹤的说法,这个徐晨比朝廷最大的敌人老奴都要强大。

    但崇祯却不这么看,大同贼寇发展起来不过两三年时间,尤其是领头的还是一群读书人,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,有几个读书人能有这么能打的?他觉得这是杨鹤在推脱责任。

    崇祯是个爱恨极其分明的人。

    信任你的时候,你就是盖世奇才,忠贞良将,一些小缺点,小毛病他不会放在心上,哪怕是闯出来滔天大祸(比如用尚方宝剑杀了一镇总兵。)只要这份信任还在,他自己就会为你开脱。

    也能拿出国家1/10的税收,交给一个总督,让他来分配。

    但如果不信任你,那你做任何事情在他看来都是错的。而现在崇祯皇帝怒火中烧,他认为自己被杨鹤欺骗了,他本以为杨鹤是能臣,但这却是一个昏官废物,去了关中一年多,不但没有平定匪患,反而让匪患越来越严重了。

    当初他有多信任杨鹤,现在这个时候他就有多痛恨他。

    而这个时候崇祯看其他人递上来的奏章,那就异常刺眼,固原镇宁下镇的参将,游记将军状告杨鹤,不按朝廷的制度发放赏银,而是越过了朝廷的制度,亲自交到士兵手中,心怀异志,图谋不轨。

    这一点就引起了崇祯的警觉了,杨鹤这是想在收买军心,在左边安插自己的党羽,想的更深一点,崇祯甚至怀疑杨鹤想要割据关中,所以他想养寇自重。放任大同贼寇壮大。

    有关中士绅,退休官员说杨鹤在关中一年时间,只知道盘剥他们这些士绅大族,却对大同贼寇的发展无动于衷,放任他们壮大。

    还说杨鹤和大同贼寇有勾结,最重要的证据就是杨贺身边的谋士,刘南卿等人就是米脂人,他们和大同贼寇交情匪浅,所施展的政策也是照搬照抄大同贼寇的。

    这上面的奏折,把刘南卿等人关系网全部扒拉出来,还把重民社宣传的一些政策和大同贼寇宣传的一些政策对比,尤其是扒拉出来刘南卿还是大同贼寇二号头目刘永的堂兄。

    这更引起了崇祯的怀疑了。

    而后秦王,庆王也也递上了奏章,说杨鹤盘剥宗亲压迫宗室,说杨鹤自从上任为三边总督,胁迫他们交出来了30万两银子。

    崇祯看到这些奏折怒火中烧,甚至气得发笑:“这就是朝廷的官员,不晓如何为朝廷效力,平定匪患。反而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,连王府都受到他的欺压,无法无天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朝廷距离关中有千里之遥,光靠这些奏章,无法了解关中的情况,您不可光听这一面之词。”韩爌知道自己这个老友是是朝廷当中少数能干实事的能吏,而现在大明的天下,只要做事就会得罪人,被人参上几本根本不稀奇。

    根据多份奏章诉说,关中闹了百年一遇的旱灾,不断冒出来的叛逆就是最好的证据,连隔壁的山西镇都受到影响,而朝廷并没有对关中赈济,甚至连减免税收的举动都没有,这种情况下,杨鹤想要稳住关中,必然就会做一些得罪关中士绅的举动。

    崇祯就根本不听这些话道:“大同镇被贼寇吞并,这难道还不是事实,如此无能之辈霸着朝廷三边总督的职位,难怪关中贼寇会如此做大,再让他继续尸位素餐下去,只怕连关中都要被贼寇占了,着人,把杨鹤革职查办,各位爱卿,商议一下新的三边总督人选。”

    他已经不信任杨鹤了,自然不允许他继续站着三边总督这样重要的职位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