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章,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,地主终将被碾碎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71章,历史的滚滚车轮之下,地主终将被碾碎 (第2/3页)

启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他曾上书朝廷推广玉米、土豆和红薯,然而10多年过去了,依旧不见成效。没办法,他自己在天津卫推广,也只能影响天津卫一地,到现在这三种作物的种植范围依旧很有限。反而关中因为徐晨的原因,开始大范围地出现土豆、玉米和红薯。这其中的差距让他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随后,徐晨带领徐光启他们参观五原城。五原城是一座全新的城市,由于大量的劳动力都投入到修水利设施和开荒上面了,修建城市的人手稍微少了一些。尤其是现在到了农忙时节,大量的人手都去秋收了,五原城看上去就像一个大工地。虽然已经修建好了一些建筑,但大部分还是半成品。

    徐晨在修建这座城池的时候,充分考虑了集中性与方便性,完全以方便大规模农业生产和生活为目的。中心区的镇子上,各种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都有合理的设计,县衙、学校、幼儿园、广场、花园、运动场,还有商铺,特别是未来的重头戏——工厂区,都进行了统一规划。上下水系统的设计也有长远的规划,不过现在路面还不是硬质的,以后挖沟铺设也来得及,规划是按照80年代县城模样规划,当然现在还只是一个雏形。

    徐光启皱着眉头问道:“这么大的工程量,百姓能受得了吗?”

    陈子龙赶忙解释道:“老师,现在百姓不怕有差事,就怕没差事,没差事就要饿肚子。在大同社地盘上是没有徭役的,大家做事情都是有工钱的,还管饭,所以大家巴不得一年到头都有活干,这和朝廷的徭役是不一样的,我们这是以工代赈。”

    他接着说道:“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,哪怕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是一样的。这一年多来,有好几万蒙古人在我们这里找差事,他们也靠着这份差事养活一家人。”

    夏允彝质疑道:“雇佣这么多人,你们大同社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钱财。”

    杜麟征马上拉住他,夏允彝这才反应过来,士绅的钱财就是他们的钱财,大同社凭借两府之地,财政收入就抵得上半个朝廷。想到这里,他们看到这些工程就觉得有点膈应了。

    徐光启却不在意这些,他继续问道:“即便人力可以解决,但物力你们又如何解决?河套可没有多少货物,要是全部从延安府运输,只怕你们大同社也承受不住。”

    徐晨指着不远处的十几个烟囱说道:“我们在五原建立了一个工业区,里面有十几家砖窑厂、水泥厂、煤炭场,还有一个小型的钢铁厂、机械厂,这些作坊可以提供建设物资。”

    徐光启他们这才注意到远处十几个烟囱正冒着黑烟,原来这些都是砖窑厂。

    五原这里在后世是重工业重镇,不管是铁矿、煤炭,还是石灰矿,可谓是一样不缺,简直是天选的工业基地。

    夕阳的余晖洒在五原城的每一寸土地上,徐晨等人在忙碌地考察了一整天后,日头已然开始西斜。

    众人的肚子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咕噜咕噜的声响,徐晨便带着杜麟征、周立勋、徐光启、夏允彝等人前往食堂吃晚饭。

    五原实行的大食堂制度,食堂里,十几个打饭窗口一字排开,排队打饭的人群井然有序。食堂的菜品虽然算不上山珍海味,但胜在种类丰富且营养均衡。土豆、红薯、玉米这三种主食是每餐的标配,它们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,产量丰富,现阶段农户吃的粮食主要就是它们。

    今天的食堂格外热闹,因为准备了一道硬菜——土豆烧牛肉。浓郁的汤汁包裹着软糯的土豆和鲜嫩的牛肉,香气扑鼻,让人垂涎欲滴。此外,还有几道精心烹制的牛杂菜,有卤牛肚、炖牛肠等,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。

    杜麟征看着眼前热闹的食堂场景,尤其是每个人餐盘里的牛肉,不禁瞪大了眼睛,满脸的不敢相信,他轻声说道:“你们吃的这么好。”

    在他的认知里,牛肉在很多地方都是比较珍贵的食物,一般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经常享用。要是只是他们几个人吃牛肉,他或许还不会如此惊讶,但眼前几百人都在吃牛肉,这着实让他感到震撼。

    徐晨看到杜麟征惊讶的表情,笑着解释道:“这位兄台,你忘记了我们这是在河套啊。这里水草丰美,最不缺的就是牛羊。在河套,牛肉的价格也就比麦粉贵了一倍而已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指了指周围的人群,“大家每天辛苦劳作,多吃点肉才能有劲儿干活嘛。”

    周立勋听了,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,他环顾四周,感慨地笑道:“看来这打下了河套好处太多了,不但能屯垦种地,连牛肉的价格都这么便宜。这要是能长久发展下去,百姓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
    然而,徐光启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乐观。他皱着眉头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。作为当了几十年大官的他,深知大规模建设背后所需的巨大财政支撑。他缓缓说道:“你们现在修水坝、水渠,修建道路,又筑城、垦荒,几十万农户要找你们要吃喝,只怕你们的财政支撑不住吧。”

    徐光启的话让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。朝廷这些年之所以乱象丛生,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钱。如今大同社的地盘看上去一片欣欣向荣,但他清楚这背后都是靠天量的花费在支撑着。一旦没了这笔钱,大同社现在看似繁荣的局面定然会马上崩溃。

    徐晨点了点头,表情严肃地说道:“徐师所言极是,我们目前的开销确实非常大。即便有很多地区是农户自己修水利设施,我们不需要付工钱,但还是要管饭的。

    现在外面粮食价格极高,我们大同社每个月都要向外购买几万石粮食,多的时候超过了10万石,大同社每个月的开销超过了90万两,预计全年开支超过上千万两。”

    “噗!”夏允彝等人听到这个数字,当即被吓得差点把嘴里的饭喷出来。这个数字极其庞大,差不多相当于大明朝廷的一半财政开支了。

    要知道,大同社才不过占了两府之地,就有如此巨大的开支。但他们仔细一想,这一路上看到的各种热火朝天的建设工程,估计有几十万工匠,又觉得这点开支已经非常少了。要是交给朝廷来做,每年开支2000万两都未必能打得住。

    徐晨看着众人惊讶的表情,继续说道:“我们都督府,一年农场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