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3章,大明特产“猪队友” (第1/3页)
崇祯二年(1629年)八月十日。
山西行省,闻喜县,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战争阴云之下。罗汝才在占据曲沃县后,野心勃勃地开始四处攻城略地,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。他先后拿下了绛县和绛州,两州县几乎是望风而降。
而后亲率三万大军气势汹汹地杀向闻喜县,目标直指一路南下的运城。
运城拥有整个山西最大的盐池,几千年来一直是富裕之地,罗汝才将其视为自己争霸天下的重要资本。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罗汝才在绛县和绛州未能有效约束部下,农民军在两县烧杀劫掠,无恶不作。这一系列暴行不仅耽搁了他的行军速度,也引起了解州地主士绅的极度惊恐。
在死亡的威胁面前,平日里吝啬的他们终于大方起来,一方面,他们自掏腰包,替朝廷给断了两年军饷的太原镇士兵补发军饷,另一方面,在整个解州大量招募青壮,加强城池的防守力量。
明军向来如此,有钱就有战斗力,没钱就士气低落。靠着解州士绅的慷慨解囊,再加上罗汝才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发指,农民军连续进攻闻喜县十余天,却始终未能将其攻克。
与此同时,贺函率领 5000秀子营士兵和一万民夫,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行军,越过潼关,一路途经蒲州、解州、安邑,终于来到了涑水河边。
解州知州王世文,闻喜县的李梦辰等人得知有援军到来,顿时大喜过望,当即派遣使者前来求援。
当使者看到 5000秀子营士兵在河边排成整齐的方阵队列时,那雄伟的气势,仿佛能气吞山河,让他们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。使者领着手下,急匆匆地奔了过来。
双方见面后,做了一番自我介绍。使者言辞恳切,请求秀子营北上击溃叛军,救闻喜县于水火当中。
然而,贺函却皱着眉头面露难色地说道:“我军远道而来,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,而且粮草也供应不济,需要休整一段时间才能继续北上。”
使者一听,急得差点哭出来,声音带着哭腔说道:“将军啊,歇不得啊!闻喜城马上就要被攻破了,再耽搁下去就来不及了。”
一旁的萧涛冷哼一声,满脸怒气地说道:“你们山西人好无礼啊!求人帮忙也没有个求人的态度。我军为了救援你们,一路疾驰,每日行军超过了三十里,就连你们山西自己的将军曹文诏都没有我们赶路的速度快。
可结果呢,这一路上,不管是在蒲州、解州,还是运城、安邑等州县,当地的地方官防我们就像防贼一样。城池紧闭也就算了,连粮草都不给我们准备,营地也不安排,我们一路走了三百多里,居然得不到任何补给,现在还打算让我们饿着肚子帮你们打仗,你们这些山西人真是抠门到骨子里了。”
秀子营的军官们听了萧涛的话,也都纷纷点头,纷纷表示没有粮草打不了仗。
他们也憋了一肚子的火气。他们在关中的时候,好歹还能获得一些补给,可一过了潼关进入山西行省的地界,情况就完全变了。
当地的官员把他们当做贼寇一样,什么补给都不给,就让他们离开。当地百姓一听说大军过境,一个个都逃到山里面去了,只留下空荡荡的村落,他们想买粮草都买不到。
要不是贺函他们还带了一万民夫来运输粮草,这一路的补给和安营扎寨都要成为大问题。
即便如此,秀子营的粮草也已经所剩不多了。毕竟他们是来打仗的,不是专门运输粮草的,出发时也就带了半个多月的粮草而已。
使者听到这番话,并没有关心秀子营的待遇问题,而是着急道:“还请将军说明要求,某定会上报知州。现在军情紧急,想来知州是不会拒绝的。”
贺函冷淡地说道:“准备好十万石粮食,我军连同民夫共 1.5万人,每人准备 10两赏银。”
使者一听,苦着脸说道:“将军,能不能少点啊?这数量实在是太多了,我们一时间恐怕难以筹集。”
贺函却满不在意地说道:“东西送到营地,某才会出兵。你们可以拖着不办,某也可以在这里迎击叛逆。”
经历了重民社初期缺钱的危机和陕西士绅各种奇葩的动作,贺函知道粮草对一支军队的重要性。山西行省的官员拙劣的表现,也让贺函对他们一点都不信任。
如果这些官员不把粮食和赏银送过来,自己的军队将陷入绝境。他可不会把自己的命脉交给这些不靠谱的“猪队友”。闻喜县官员不把钱粮提前准备好,他情愿带军队回关中也不会再留在山西。
使者见贺函态度坚决,马上改口道:“某这就去上报,还望将军稍作等待。”说完,便急匆匆地离开了。
贺函望着使者离去的背影,满脸失望,朝廷官员的能力越来越低下,以前是卸磨杀驴,现在是事情都没做就想杀驴了。
使者匆忙赶回闻喜县,将贺函的要求如实上报给了解州知州王世文和闻喜县令李梦辰。两人知道军情紧急,秀子营的到来是解闻喜之围的关键。
于是他们分工合作,王世文继续留在闻喜县抵抗叛军。
李梦辰只想办法向当地的大户。筹集十万石粮食和十五万两赏银虽。
他没有丝毫犹豫,立刻开始四处奔走,想尽办法东挪西借。但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刻,筹集如此大量的粮草谈何容易。
李梦辰几乎跑遍了闻喜县的每个大户家族,动用了自己所有的人脉关系。经过三天的不懈努力,他终于带着银子和部分粮草来到了秀子营的营地。
李梦辰见到贺函后,先是满脸敬佩地赞扬道:“久闻秀子营乃是读书人的榜样,诸位将军心怀家国,不远千里前来救援,实乃我山西百县之福,闻喜百姓之福。”
接着,他面露歉意地说道:“粮草因为数量太大,在如今这兵荒马乱的时候,实在难以在短时间内筹集齐全。某这次只带来了 1万石粮食,但 15万两银子某还是带来了,余下的粮食还请将军给某一点时间,某定会竭尽全力尽快筹集。”
说完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