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5章,明争暗斗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85章,明争暗斗 (第2/3页)

个人都露出阴沉不满的脸色。

    这些大族在关中经营了百年之久,势力早已盘根错节,三边总督府、巡抚衙门中都安插着他们的眼线。因此,岳和声等人讨论的话题,很快就原原本本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。

    然而,这些内容对他们极为不利。关中接连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,这场灾难不仅让关中百姓损失惨重,大族们也未能幸免。

    这些家族普遍减少了一半以上的收入,而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还要加大对他们的税赋征收。在如此大灾之年,不但不减少税负,反而加税,朝廷的这种做法让他们觉得欺人太甚。

    韦文明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,他紧紧握着拳头,说道:“岳和声不识抬举,他打算调秀子营回关中,还是想和我们来硬的。”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。

    高尧冷哼一声,眼中闪过一丝狠厉,说道:“既然岳和声如此不识抬举,那我们就先下手为强,杀了刘南卿,灭了重民社。岳和声没了爪牙,就只能依靠我们了。”

    杜志强摸着下巴,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要推洪承畴为新的三边总督,他上台对我们才是最好的。”

    他的话得到了众人的点头认可。这些大族早就觊觎三边总督府的产业,尤其是蜂窝煤产业,一年能赚几十万两,整个关中也没几个产业能如此赚钱,尤其是这个买卖是整个关中百姓必须的燃料,能传承上百年,说是铁杆庄家也不为过,他们势必要将其收入囊中。

    还有重民社这几年在关中开的纺织厂,以及十几个屯垦营地,开垦出的十几万亩优质田地,这些产业早已让他们馋得流口水。如今这些产业进入盈利阶段,重民社就成了他们眼中的绊脚石,妨碍他们收割这些田地。

    高尧皱着眉头,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现在麻烦的地方有两个。一是要想办法隔绝秀字营,贺函是个真狠人,听说他在山西杀得血流成河,连山西将门看到他都害怕。这样的人回到关中对我们大大不利。”

    “的确不能让贺函回关中,这种杀星最好让他死在战场。”听到贺函的名字,现场的人都不禁打了个寒颤。

    贺函虽然是举人出身,但杀性比武将还要强。他在关中时就以残暴的杀戮闻名,动不动就把叛逆的脑袋做成京观。去了山西行省后更是变本加厉,据说一次就屠杀了好几万人,杀得山西行省血流成河。不管是叛逆还是山西的百姓,听到他的名字都胆战心惊。

    杜志强听到“死在战场上”,忽然眼睛一亮,笑道:“我有一个主意,贺函既然如此喜欢杀人,我们何不想办法把他和秀子营调到辽东战场上,看他和女真人谁更厉害。”

    韦文明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,笑道:“高明,我们发动在京师的关系,让朝廷把秀字营调拨到辽东去。”

    辽东战场已经成了整个大明的血肉磨盘,一支支精锐部队投入进去,很快就被女真人绞杀得干干净净。不管是九边精锐,还是传说中的戚家军、广西狼兵、西南的土司精锐,都无法在那里全身而退。他们不相信贺函和秀字营能成为女真人的对手。

    “现任的兵部尚书是谁?”韦文明马上问道。

    没多久一个老士绅道:“王在晋,他是万历二十年(1592)进士,老夫和他是同届。”

    而后他得意笑道:“正好他非常关心辽东的战事,是朝廷主战派,几年前他就说过,东事离披,一坏于清、抚,再坏于开、铁,三坏于辽、沈,四坏于广宁。初坏为危局,再坏为败局,三坏为残局,至于四坏--捐弃全辽,则无局之可布矣!逐步退缩之于山海,此后再无一步可退。”

    “秀子营不管在关中还是山西都战功赫赫,老夫同窗想来非常需要这样一支精锐去改变辽东的局面。”

    韦文明道:“好,我等凑3万两银子,去京城活动一番,老郑写封书信给王在晋,好好夸赞贺涵一番,让兵部尚书知道我关中有猛将。”

    “好,老夫回去就写。”

    高尧继续说道:“第二个麻烦则是刘南卿和他的重民社。此人在关中威望甚高,又深得岳和声的重用,还有几千重民社成员作为爪牙。不把他们除掉,哪怕再换上一个三边总督,他们也会想办法搜刮我们。”

    这些士绅心里明白,以前的都巡抚都要靠他们来治理地方,所以会对他们妥协,维护他们的利益。

    但自从出现重民社后,朝廷的总督巡抚,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爪牙,不管换哪个总督,都会盯着他们。

    只有先一步打断三边总督府的爪牙,总督才会老实依靠关中的大族去搜刮那些穷人,而不是来搜刮他们的钱粮,这样世界才能恢复到原本的秩序。

    杜志强皱着眉头,一脸难办地说:“这很麻烦,哪怕我们杀了刘南卿,重民社还有高登;杀了高登,还有三千重民社员。不管是重民社,还是三边总督衙门,分开来我们都有办法对付,但这两者结合起来就非常棘手了。”

    高尧阴狠地说道:“那就杀,杀得重民社一个不留,杀得他们胆战心惊,宁愿错杀也不能放过一个。杀得关中不敢有人再提重民社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杜志强惊愕地看着高尧,说道:“这可是三千多人,而且有很多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,想把他们杀光的难度只怕比平定大同社都要难。”

    其他人也不敢置信地看着高尧,读书人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,可不是那些如同杂草一般的平民。把他们杀了,某种程度上是打破了政治的潜规则,把屠刀对准了自己人。今天可以杀这些读书人,明天谁知道会有人以什么借口来杀戮他们。

    高尧不慌不忙地拿出最新的《大同报》,冷笑道:“从重民社说什么要摊丁入亩,他们就不是我们的人了。重民社还说要弄议会制度,你们觉得天子要是知道此事,会不会认为重民社是叛逆?只有借天子的刀才能以最低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