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7章 ,草台班子的大明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187章 ,草台班子的大明 (第1/3页)

    崇祯二年(1629年)10月 3日。

    京城的兵部府衙内,一片忙碌景象,但每个人却极其安静小声,生怕发出声响会引起怪物一般。兵部尚书王在晋却一脸萧然地坐在一旁,看着部下们来来往往,竟没有一人前来理会他。这尴尬局面的缘由并不复杂,众人皆知他这个兵部尚书的位子坐不了多久了,如今非但没人巴结,甚至都对他避之不及。

    面对这种情况王在晋理解,但心中满是委屈,觉得自己实在是殃及池鱼。

    任何王朝到了末期,组织都会变得涣散,犹如草台班子,大明王朝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崇祯元年九月时,崇祯为巩固皇权,想提拔一些他认为信得过的人来看守京师,选来选去就提拔了勋贵出身的彭城侯张麒五世孙,张庆臻,让他提督京师。

    这对张庆臻而言本是天大的好事,可他偏偏是个草包贵二代,没有一点政治素养。他得到这个任命之后,高兴之余,觉得提督京师的权力还不够大,竟妄图扩大职权范围。

    他做出了一件极其昏头的事,没有向皇帝和内阁首辅请求权力,而是选择贿赂内阁学士,私自请求内阁在其任命敕书的“总督京营”后添加“兼辖捕营”四字,意图将巡捕营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。

    这一行为打破了大明二百多年的制度惯例,京城这种大名要害之,一向大小相制,为了防止兵变,根本不允许军权集中在一人手。

    按理来说他有这样的动作,根本不可能有人会帮他。

    但要不说大明是草台班子,内阁大学士刘鸿训也是个草包,他真是什么钱也敢收,什么事也敢办。

    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,真答应下来要帮他解决这个事情,但他又知道这种事情拿到内阁,拿到天子面前,根本不可能通过。

    他想到的办法居然是,便私自修改敕书内容,涂掉一段再补添上了“兼辖捕营”四字。

    当时大明朝廷内部斗争极其激烈,以崇祯皇帝领衔东林党大范围掀起党争,以清理阉党之名,大范围的排除异己,于是在朝廷不是东林党派官员人人自危。

    但同时也把其他非东林党的官员逼到阉党旗下了,巡捕营提督郑其心虽然不是阉党,但按东林党的标准算是阉党,毕竟当年魏忠贤位高权重,他要想要进步也贿赂过魏忠贤。

    但这一年他惶恐不安,生怕被东林党清洗,当他发现张庆臻敕书异常后如获至宝,当即联合部将拒绝服从张庆臻的节制,并向锦衣卫举报东林党谋朝篡位。

    此事瞬间引发轩然大波,被打压了一年多的阉党成员,借机攻击东林党“私揽兵权、意图谋反”。御史也也掺和在其中,把这件政治斗争放大。

    而东林党则试图掩盖真相,但这一年他们得罪的人太多了,好不容易抓到了东林党这么一个把柄,被东林党迫害的官员联合起来,把事情闹得越来越大,最终导致外朝舆论失控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在十月得知此事后,快刀斩乱麻地进行了处理。

    司礼监掌印小太监田佳壁因收受贿赂被杖毙。内阁大学士刘鸿训因私自篡改敕书被削职问罪,张庆臻虽然越权行为引起了崇祯帝的警觉,但因其勋贵身份,只是被剥夺了职权,得以继续混吃等死,未遭重惩。

    不过这个处理结果却让御史不满,只杖毙了一个小太监,什么大老虎都没抓住。

    御史李觉斯认为朝廷的诏书由多部门审核,单凭司礼监一个小太监不可能完成此事,要继续深挖,但崇祯强硬拒绝,压下了此事。

    但崇祯内心对东林党的不满开始急剧上升。尤其是在6月份,袁崇焕杀了毛文龙,从针对东林党也开始怀疑了,东林党好像不是他想象当中的那样贤明。

    东林党人为了挽回天子心中的好感,自然要不断的甩锅了,而最好的背锅对象自然是兵部尚书王在晋了。

    刚当上兵部尚书的王在晋,位置刚坐下,就有一口这么大的黑锅扣下,他当然要想办法甩锅甩到内阁当中了,认为是内阁下的诏书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内阁自然不可能承认了,认为是兵部管理失控,双方就这样不断甩锅了好几个月。

    最终还是王在晋失去天子信任,崇祯有了罢免他的想法,只是一时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接任。紫禁城向来没有秘密,崇祯皇帝的心意很快就传到了下面,于是兵部的官员们都开始疏远王在晋,生怕被他牵连。

    好在王在晋历经宦海沉浮,对此看得很开。即便是知道自己可能会告老还乡,他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。他拿起案台上的几份报捷文书,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,说道:“山西贼寇平定,我大明又少一处烽火了。”

    他是崇祯元年被崇祯启用的,先任命为刑部尚书,后改为兵部尚书。在他担任兵部尚书的这一年里,福建巡抚熊文灿招抚了海盗郑芝龙,稳定了江南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