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7章 ,草台班子的大明 (第2/3页)
的局势。
今年 8月,四川总兵侯柱良、兵备副使刘可训斩杀了奢崇明、安邦彦,西南土司之乱自此平定。加上现在山西叛逆平定。
一时间,大明的局势开始呈现好转的态势,只剩下陕北和辽东两处叛乱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这也算是他领导有方。
王在晋在山西行省上报功劳的名单中找到了贺涵,仔细翻阅他过往的战绩。果然,贺涵的表现极其彪悍,秀子营成立两年来,斩杀俘虏的贼寇有几万人。要是贺涵只是在关中表现强悍,王在晋或许还会觉得有夸大之嫌。但山西省战事的扭转,确实是从贺涵带领秀子营击溃叛军主力开始的,可以说是他带动了太原镇反攻的高潮。
“也算是战功卓著。”几天前,王在晋只见过几面的同年给他带来一封信,推举自己家乡的青年才俊贺涵去辽东战场,还送了他 1万两的冰炭钱。
当时,王在晋本以为这是个官二代子弟,不过是在关中砍死了几个乱民,居然还敢到辽东去送死。如今看了贺涵的战报,他发现贺涵还真有几分名将的色彩,心中不禁希望他在辽东战场上也能有好的表现。他当是最后为国家举才了,可不是为了他这个同年一万两银子。
翌日,王在晋郑重地上报了此次平定叛乱功劳的名单给内阁,同时注明可派遣此次平定叛乱的精锐之师去辽东对抗女真人,其中特意点名了秀子营。重点开展了贺涵和他秀子营的战绩。
王在晋上报的封赏奏章次日便得到了天子和内阁的同意。
然而,仅仅 3日后,天子就下达了罢免他兵部尚书之职的圣旨,接任者是王洽。
王洽在朝廷并不显山露水,官职最高也不过是御史巡抚,但崇祯皇帝召见重臣时,对王洽的仪表印象深刻,见他相貌不凡,便提拔他担任兵部尚书,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和武备。
王洽上任后,积极上疏陈述十条建议,包括严责帅、修武备、核实兵、衡将材、核欺蔽、惩睃削、勤训练、厘积蠹、举异才、弭盗贼等,一副积极有作为的样子,让朝廷上下对他的施政充满了期待。
与此同时,贺函正带领秀子营在吴城进行修整。此时的吴城已俨然成为一个热闹非凡的大集市,无数商家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。
在大明,军队的军纪向来是个大问题,几乎可以说是形同虚设。秀子营虽然相对好一些,但也不过是集体抢劫的情况稍少罢了。
贺函这一路带领秀子营攻破了 5座县城,而叛军在当地几乎杀光了士绅地主。这 5县的财富,一部分被义军挥霍,一部分在混乱中被人抢走,还有 2 - 3成落入了秀子营手中。贺函将金银妥善收存起来,而像布匹、丝绸这些则作为战利品分发给了士兵。
晋商们最喜欢和秀子营的士兵做交易。一方面,秀子营的战利品丰富,市场规模更大;另一方面,他们的军纪相对较好,与他们交易人身安全能有一定保障。虽然敢和大头兵交易的商家基本上都有后台,但伙计们可没有这样的靠山,即便真被大头兵砍了,东家也未必会为他们报仇。所以,相对讲道理的秀子营成了他们眼中理想的交易对象。
集市上,一个秀子营的士兵拿着一匹绸缎,走到一个摊位前,问道:“俺这绸缎值多少钱?”
摊位上的伙计小心翼翼地接过绸缎,仔细摸了摸,确认没有破损的地方后,又当着士兵的面打开,再次卷好,脸上露出职业性的笑容,说道:“这是上等的潞安府丝绸,你要卖的话,俺可以给你一两八钱。”
士兵听了,觉得价格有些低,便说道:“再多给一点吧,这个是上等的丝绸,你要是价格给得高,俺可以多叫几个人过来。俺们打下了叛军的府库,据说那里把山西老爷们的宝库都给搜刮出来了,丝绸多的很。”
伙计略作思考,然后说道:“好吧,俺就当交个朋友,最高二两银子了,不能再多了。”
“好!”士兵觉得这个价格还能接受,便当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。
交易完成后,伙计并没有就此罢休,继续热情地推销道:“军爷,您把银子放在身上太不安全了,不如交给俺们太平钱庄来保管。俺们在长安城也有钱庄,只收您一成利钱。就是您在这里给俺们放一两银子,俺们帮您押运到长安城去,只收您一钱费用,您还可以得到 9钱。”
士兵听了,开始在心里盘算起来,带着几十两银子在身上的确不安全。他问道:“如果有 83两银子到了长安城,你给俺几两?”
伙计快速地计算了一下,回答道:“我们收费 8两 3钱,在长安城就给您 74两 7钱。”
士兵一听这个价格,顿时气愤起来,大声说道:“你们这是奸商啊,这也太贵了,俺搏命才赚了这点银子,你们就要收走 8两多。”
伙计连忙赔笑着解释道:“哎呦,我的军爷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