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,大同来了分田地 (第1/3页)
崇祯三年(1630年)3月 22日。
肤施城沐浴在初春温暖的阳光里。陕北大地上,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温馨而优雅的翠绿渐渐掩盖了冬日肃冷的黑黛,一望无际的嫩黄色草地上,五颜六色的无名小花竞相绽放,露出艳丽的笑靥。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湛蓝色的天空上欢快地追逐着朵朵白云,它们清脆的叫声洒满了生机盎然的原野。
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,大同都督府内大员齐聚。刘永、李文兵、胡益堂、常五早早来到了这里,他们神情严肃,总参谋部的王二、贺六、张献忠、朱治、周晓珊、沈荣、田见秀、杨秀头等军方高层也陆续到场,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凝重的气氛。
张献忠率先起身,开始汇报关中各地的情况。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:“现在已经可以确定,宁夏镇已经联络了塞外的林丹汗,草原上的蒙古人再次集结起来了。镇北府留下了孙可望的骑兵旅,并且请求招募一万蒙古骑兵做后援。”
徐晨道:“同意他们的请求。”
王二听后,不屑地说道:“林丹汗现在已经是败兵之将,他的蒙古骑兵连将门都打不过,更不要说是我大同军的对手了。”
贺六接着说:“这次要灭了林丹汗,如此等我等占据关中之后才没有后顾之忧。”
徐晨沉稳地说:“一步步来,先击败林丹汗再说。”
虽然蒙古人势力衰败,但漠北地域广大且环境艰苦,击败他们容易,想吞并他们却非常困难。
“宁夏镇还有什么举动?”徐晨问道。
张献忠嘴角泛起一丝笑意,说道:“还能有什么举动?收买军户,扩充军队,深挖壕沟,他们叫嚣要把所有的城池变成堡垒,要让我们大同军撞得头破血流。”
徐晨将目光转向常五,说道:“你们抗旱会要做好配合,只有拉拢住军户,孤立那些将门,宁夏镇的堡垒再坚固也不过是建立在沙子上的。”
徐晨这一年时间虽然没有对关中进行军事打击,但渗透的动作却一直没有停止。抗旱会在都督府的支持下,不断地渗透在乡村地区,取得了不小的成效。在靠近延安府的范围,大明的情报几乎对他们是单方面透明的。
常五自信地笑道:“当地的农户军户早就盼望着我们打过去了,抗旱会肯定会配合好。”
徐晨又对张献忠说道:“传令给大壮,让他把第三旅,第四旅,第六旅扩编为师。”
只靠一两万士兵是很难攻下宁夏镇的,扩旅为师后,整个镇北府就有 5万多接近 6万的士兵,这个兵力消灭宁夏镇是比较合适的。
“关中有何动向?”徐晨接着问道。
张献忠回答道:“明朝的皇帝任命了洪承畴为新的三边总督,刘应遇为陕西巡抚,而后洪承畴派遣了五千士兵到富县,以此增强富县的防御。”
他皱着眉头又说:“还有就是关中各县士绅都在成立乡勇,据说人数已经超过 10万人了,这对我们下一步进攻关中非常不利。”
徐晨冷笑一声,说道:“晚了,我们大同社是不会给他们机会的。”
张献忠又说道:“都督,不沾泥、八金刚、扫地王、射塌天、满天星、浑天猴、独行狼等人愿意为我军效力,帮助我大同军打击明军的后勤。”
他详细解释道,本来在杨鹤和岳和声的招抚下,大量的义军变成了官兵。像不沾泥这些不愿意投降的义军,只能躲到山角落里。后来岳和声想办法盘剥大族,稳住了关中的局势。
没有流民的持续加入,不沾泥等人也只能成为贼寇势力,难以扩张力量。但这几个月来,关中大族对重民社清洗,后面更是蔓延扩张到自耕农小地主阶级,再加上他们不讲武德,杀了已经被招抚的神一元、可天飞、郝临庵、点天星等人,吞并了他们的士兵,引起义军的惶恐,大量的士兵重新逃到了山里,加入了不沾泥等人的队伍当中。
徐晨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和他们说好,如果他们想加入大同军,我们派出军官和监军,以大同军的标准来整编他们,教他们如何打游击战。当然,如果他们不愿意,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武器装备,双方结盟。攻占关中之后,我大同社也愿意给他们一笔钱,让他们去想要去的地方。”
张献忠点头道:“都督的指示,俺知道如何和他们交往。”
“粮草军械运输情况进行得怎么样了?”徐晨问刘永道。
刘永回答道:“按照都督的命令,肤施城的粮草和武器装备正源源不断地运到甘泉县、朔方城。为了运输这些粮草,政事堂征召了 10万民夫。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延安府大范围地修建了沥青马路,能减少一半的民夫需求,但到了鄜州等地,尤其是深入关中,民夫的数量可能会不够。”
这时,常五发言道:“除了延安府的民夫与我们抗旱会承包,只求都督给他们一些口粮。”他解释道:“关中的百姓不比我们大同社的地盘,我们这里最多吃不饱饭,而关中的百姓却快要饿死了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