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3章,大同来了分田地 (第2/3页)
徐晨说道:“出了延安府就尽量征召本地的百姓做民夫,包他们的口粮,再给他们两升粮食作为报酬。”
刘永皱着眉头道:“这样虽然不缺民夫,但粮食消耗增长太大。”
徐晨冷笑道:“放心,农户吃不饱饭,不代表那些老爷们也吃不饱饭,他们手里肯定有粮食。你们政事堂要准备好,打下一地,要马上治理一地,清理一地的地主士绅,收缴当地的粮食。”
“遵命!”
徐晨将目光转向李文兵,神情严肃地说道:“对关中百姓的宣传要在我大军之前。要让关中所有百姓都知道,我大同军是为他们来争取利益的。”
他微微皱眉,陷入回忆,思索着合适的宣传方式,“要用歌谣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让百姓了解。”
接着,他缓缓念出改编后的闯王歌:“朝求升,暮求合,近来贫汉难存活。早早开门拜大同,管教大小都欢悦。杀牛羊,备酒浆,开了城门迎大同,大同来了分田地。吃他娘,着她娘,吃着不够有大同。分田地,不当差,大家快活过一场。”
不当差还能做得到,但不纳粮,现在是真没办法做到,宣传虽然可以夸大一些,但不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,相对而言分田这就是事实。
他顿了顿,又补充道:“还可以更通俗一点,大同来了分田地,五十亩地一头牛,老婆孩子热炕头,你们自己也想一想,总之要通俗易懂,围绕着我们大同社最基层的分田和没有徭役这里这2点来宣传,多编一些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和歌谣。”
刘永听后说道:“都督,我以为还是改成三十亩为好,关中不比陕北,人口稠密,如果一户分 50亩地,只怕关中一小半的人口都没土地可以分了。”
徐晨点头表示认可:“那就改成 30亩地,总之一定要让关中的百姓知道,要让那些和我们战斗的士兵知道,大同军到了关中他们就可以分地。只要知道这条消息,我相信关中的百姓就会欢迎我们,哪怕是和我们敌对的那些军户,他们遇到我们枪口也会抬高三寸。”
众人听到徐晨这话,不禁哈哈大笑起来,会议的气氛也随之轻松了一些。
李文兵道:“有都督的指示,某知道该怎么办了。”
徐晨接着说道:“第二旅由旅扩编为师,贺六你负责监督山西行省的情况,保护都督府。”
贺六挺直身子,大声回应:“遵命。”
“王二第一旅扩编为第一师,赵云飞的第五旅扩编为第五师,新增第七师由田见秀当师长,新增第八师,由杨秀头担任师长。”徐晨有条不紊地部署着兵力。
“此次进攻关中的主力就是你们四个师。”徐晨目光坚定地看着王二、田见秀和杨秀头等,6万火器部队,足够打垮关中军事力量。
四人齐声回应:“遵命。”
而后,徐晨看向刘永和李文兵两人,神情变得更加严肃:“今日开始进攻关中之战正式打响。我随军出征,都督府就拜托你们。”
刘永和李文兵郑重地说道:“我等定不负都督重托。”
战争命令下达之后,大同都督府宛如一架精密的战争机器,迅速开动起来。
肤施城的沥青马路上,一片繁忙景象。车马如龙,人声鼎沸,数不清的民夫们正忙碌地驱赶着大车,抬着独轮车,向着关中前进。
正所谓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陕北春耕结束之后,大同社就以 1日 10文招募民夫,到战区运输粮食价格还要翻一倍。延安府的农户们对大同军极其信任,他们踊跃报名,希望能为这场关乎未来的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大量的辎重车满载着粮草、军械和物资,浩浩荡荡地向着甘泉县进发。第一次参与大作战的高一功显得格外激动,他一边用力拉着车,一边兴奋地说道:“这沥青马路就是好走,拉的货多了一倍,但却不觉得累,还极其平稳,就是价格贵了一点,两千两才能修这样一里的路,这就是用钱铺出来的路。”
李自成走在一旁,神情淡然地说道:“这算什么,都督府为了这场大战光发行的战争债券就超过了 300万两,从肤施城到甘泉县一路 200余里沥青马路也不过就花费 40万而已,但这让辎重车多运一倍的粮食就值得。”
他拍了拍高一功的肩膀,鼓励道:“你好好办事,这次只要关中被拿下了,都督府必然会大量缺少人手,到时候俺运作一番,争取让你可以成为一县的转运司曹。”
高一功眼神中充满了期待,坚定地说道:“姐夫,放心,俺不会让你失望。”他们的身影融入了这忙碌的运输队伍中。
肤施县,崂山镇。
阳光洒在镇山之上,给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黄。李过全副武装地站在队伍的最前面,身姿挺拔,眼神坚定。他身后整齐地排列着五百士卒,肃穆无声。镇上上千男女老少围在四周,眼中满是不舍,他们紧紧地盯着自己的亲人,仿佛要把他们的模样刻在心里。只有镇上的小孩还不懂得离别的愁绪,一脸好奇地看着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