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5章,和辽东将门一样的困境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205章,和辽东将门一样的困境 (第1/3页)

    崇祯三年(1630年)4月 8日。

    虽然才刚开春,西北大地的天空已经有些干燥了,太阳火辣辣的,西北风不时的刮起风沙,打的人脸上生痛。而在这个时节大明王朝的九边之一的宁夏镇来了一股新的客人。

    宁夏镇的防线东起盐池县,西至甘肃靖远县,全长约 1000公里,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横亘在西北边疆。其管辖范围内设有城堡 90余座,烽墩 200余个。这些城堡按照等级严格分为卫城、千户所城和堡城(或寨),它们相互呼应,构成了多层次的防御体系。

    宁夏镇直辖五卫,分别是宁夏卫、宁夏前卫、左卫、右卫、中卫,还有四所,即兴武营、灵州、平虏、广武,并分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路驻防,每路之下又设有多个城堡,共计 67个。城堡的间距遵循“60里一城,30里一堡”的防御原则,布局严谨而科学。就像红山堡,它东至清水营 25公里,西至横城 10公里,各个城堡之间紧密相连,形成了一张密集的防御网络。

    这些城堡功能多样,不仅是屯兵之所,还承担着传递军情(烽火台)、物资储备(如藏兵洞)等重要任务。红山堡地下藏兵洞与长城相连,既可以屯兵,又能在关键时刻发动伏击,是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。

    在明初,这样一套完备的防御体系足以抵挡几十万蒙古铁骑。那时的宁夏镇,驻军有 7万余人,再加上临时征召的青壮,有十几万人驻守在这条防线上,可谓是固若金汤。

    然而时光荏苒,经过了 200多年的侵蚀,内部的腐化,到了崇祯年间,宁夏镇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。兵员锐减至两三万之间,而且其中没有战斗力的军户占了八成以上。大量的墩堡被废弃,防线也在不断地后撤。

    好在,地球 online的匹配机制一向是非常平衡。明军在衰败,他们的敌人蒙古人也陷入了更深的衰败,而且衰败的速度更快。

    从组织力到武器装备,蒙古人都全面落后。当年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早已经烟消云散,只剩下一些松散的小部落,在活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南下打劫。所以,即便宁夏镇的将门只剩下几千家丁有战斗力,但依旧可以勉强守住这 2000多里的防线,甚至要不是蒙古人太穷了,宁夏镇这几千家丁还可以反过来打劫蒙古人。

    然而,大同社的崛起打破了这片土地的平衡,大同社以一万余的兵力鲸吞了整个榆林镇,轰动了整个大明。

    也震慑了宁夏将门,让他们知道不能再继续残酷剥削军户了,要不然他们会投靠贼寇不说,还会反过来打他们,10万军户反水,让榆林镇的防御成了笑话,榆林将门也成为了笑柄。

    面对大同社的压力,宁夏的将门在这两年也有了一些振奋的迹象。军饷贪污的现象少了一些,对待士兵的态度也好了一些,甚至连高利贷都减免了一些。

    但让他们恼火,生气,惶恐的事情,人性的贪婪是无度的,他们对军户已经这么好了,甚至连他们的军饷都不克扣了。

    但这些军户却嚷嚷的说要拿回祖先的50亩土地,人家大同社是分了50亩地的,我们军户本来就是有50亩土地的。

    甚至还有军户说你们不分地,我们等着大同社的人打过来再分。

    简直是不忠不孝,无耻无义,果然老祖宗的话是有道理的,一味的妥协换不来忠义。但他们也只能一怒之下,怒了一下,而后继续放低姿态,表示地不是不能分,但你们要有功劳才能分,等剿灭了大同贼寇,你们立下的功劳,我等再请示朝廷分地如何?

    靠着这套连哄带骗,勉强安抚住了士兵躁动的内心。

    而后他们淘汰了一些老弱,增加了一些青壮,经过两年的努力,宁夏镇的兵员终于突破了 3万人,武器装备也进行了更新换代,普通的军户也能有一套皮甲防身,老旧的长矛,长枪快速的被火枪取代,宁夏镇的火枪兵超过了1万,这是宁夏镇100多年来最强大的时期,只可惜,他们遇到了来势汹汹的大同军。

    在关中方向,大同军和明军打得炮火连天,而在宁夏镇,镇北府的两个师却异常顺利地攻入了宁夏镇的防线。他们如同一把锋利的尖刀,迅速地将平虏堡团团包围起来。

    高大壮站在平虏堡外的高地上,看着被围困的城堡,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威严。他派人让明军守将投降,可以保证他人身财产安全,不投降则平虏堡玉石俱焚。

    然而平虏堡守备萧朝贵却拒绝了,他毅然决然地说道:“我大明只有战死的将军,没有投降的将军。”

    使者将这句话带回了军中大帐,高大壮听后,不禁一阵哑然。他鄙夷地说道:“现在的大明朝还有忠君爱国的将领吗?”他看多了榆林镇将门丑陋的嘴脸,实在很难想象在大明朝这样腐败的环境当中,还有一个看上去正常的将军。

    镇北府参谋长刘亚雄微笑着说道:“将军还真不能轻视这个萧朝贵,他是原宁夏总兵萧如薰之孙。当年哱拜叛乱,萧如熏正是宁夏参将,他坚守平虏城,成功抵御了叛军的多次进攻。在战役中,他还诱杀了叛将哱云,极大地挫败了叛军的士气。他的坚守为明军的反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而现在我军也包围了平虏城,只怕这个萧朝贵要学习他祖父,把我军也拖在平虏城下。”

    高大壮听了刘亚雄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