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5章,和辽东将门一样的困境 (第2/3页)
话,冷笑一声道:“那就看他这座小小的堡垒扛不扛得住我军的火炮进攻。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屑。
崇祯三年(公元1630年)4月9日。
天色微明,镇北府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倾巢而出,迅速将平虏城的东、西、南三门紧紧包围。
大同军整齐的队列方阵,闪耀着寒光的刺刀,无不显示这是一支精锐之师。
两个重炮团被高大壮集中部署在南门,一门门火炮整齐排列,犹如一头头蛰伏的巨兽,随时准备发出致命的咆哮。
与此同时,镇北府的宣传队也开始行动起来。他们手持喇叭,用洪亮的声音向城中的士兵宣传大同社免徭役,均田地的政策。
“兄弟们,我们打仗是为了50亩土地,你们守城是为了什么?难道是为了自己家分不到土地,还是为了让这些将门继续压在你头顶上,兄弟们早点投降,早点回家就能早点分到50亩土地。”
宣传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,试图穿透厚重的城墙,传入每一个明军士兵的耳中,明军士兵内心不断动摇,比起宁夏镇的将门说要分土地,人家大同社已经分了地了。
“咚咚咚!”很快城墙上就传来战鼓声音,瞬间压过了宣传队的声音。
但高大壮也没在意,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行动,士兵们地推着48门轻重火炮,缓缓靠近平虏城一里的范围。车轮在地面上滚动,发出沉重的声响,在地面上压出一条条车辙,显示出这些火炮的分量。
平虏堡城楼上,气氛紧张激烈。萧朝贵站在城墙上,目光坚定地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大同军。他身姿挺拔,身着一袭黑色的铠甲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坚毅和决绝,他已经做好在平虏城阻击大同贼寇的准备了。
这时平虏城明军千户王秀急匆匆地冲上城楼。他的脚步慌乱而急促,脸上满不安。当他看到城楼外48门黑洞洞的火炮时,整个人瞬间一阵晕眩,脸色刹那间变得苍白如纸。
“叛军居然有48门红衣大炮!”王秀惊恐地叫道。
自从宁远大捷之后,明军的将领都知道红衣大炮的威力。虽然不至于像奏折上说的一炮糜烂几十里,但这些大炮对付女真人,杀的女真人伤亡惨重,其威力也是不可小觑的。
萧朝贵脸色凝重,眉头紧锁说道:“贺总兵曾经说过,叛军在进攻榆林镇的时候,就曾经有24门红衣大炮,这也是贺总兵一直奇怪的地方,叛军哪来那么多红衣大炮?
现在叛军的红衣大炮又多了一倍,看来这应该是叛军自己制造的火炮。”
细想来也不奇怪,叛军制造的火枪、飞雷炮数量多,威力大,现在制造出这些火炮也在情理之中。但萧朝贵不担心叛军的火炮,平虏堡经过多次的加强,城墙坚固无比,火炮也难以轻易摧毁。
王秀苦着脸,忧心忡忡地说道:“大同贼寇野战能力比女真人还要彪悍,攻坚能力更是可怕。两年前他们攻打榆林城,也就只有不到1万的大军,而现在我们城下有3万大同贼寇精锐,城中的士兵只有他们的1/10,这如何守得住?”
萧朝贵脸色难看道:“那是因为叛军蛊惑了榆林镇士兵,榆林镇10万士兵全部反水,加入了叛军,正是因为有这些内应,榆林镇才会沦陷得如此之快。
但我等已经吸取教训了,这两年提高了军户的待遇,减免了他们的债务,稳定了军户的军心。同时平虏堡外不是荒漠就是草原,方圆千里也遇不到几个人,叛军蛊惑人心的手段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。”
在平虏城下,炮兵团长童远和许栋二人正忙碌地调整着炮管的角度。他们神情专注,眼神中透露出专业和自信。
参谋刘亚雄站在一旁,仔细地观察着他们的操作道:“将军命令用重炮摧毁敌人的城楼,小炮用开花弹,清洗敌人城墙上的士兵。”
许栋皱着眉头,面露难色地说道:“用重炮砸城楼还可以办得到,但想用开花弹杀伤城楼上的士兵就难了。城墙总共就一丈多宽,火炮校得再准也没用,还要看运气。”
童远摸着下巴,思考片刻后说道:“我觉得火炮其实应用得不合理,明军没有对应的火炮,根本不能反击我们,而重炮和轻炮功能差不多,野战功能重迭,想要摧毁城墙,两种火炮的威力都差一些。我倒以为我军要研发一种更远的飞雷炮,或者是和明军虎尊一样的武器,直接可以把弹丸吊射到城墙头上,这样倒可以达到将军所说的洗地目的。”
刘亚雄听完,觉得童远说得有道理,但又无奈地说道:“你们为什么不在开战之前想到这个问题,现在即便想要制造这样的火炮也来不及了。”
童远尴尬地笑了笑,挠了挠头说道:“我也是在将军提出这个问题才想到这种火炮的。”
刘亚雄摆了摆手,说道:“好了,打完这仗再说。”
许栋说道:“火炮的角度已经调好,可以发射了。”
两个炮兵营的传令兵当即向高大壮传达了信息。
“开炮!”高大壮一声令下,声音如洪钟般响亮。
“砰砰砰!”
“轰轰轰!”
24枚10斤重的弹丸带着急促的呼啸声音,如同一颗颗流星般砸向平虏城的城楼。瞬间,平虏城城楼被这24枚炮弹砸得破破烂烂,修建城楼的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