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章,天命所归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221章,天命所归 (第2/3页)

   洪承畴想了想道:“某出两千银子能占几成股份?”

    刘应遇道:“算你三成,按照大同社的说法,我们这个作坊算是股份制的,你可以派一个账房来监督。”

    洪承畴道:“账房就不派了,某相信刘兄。”

    刘应遇道:“亨九,你这就不是做生意的态度了,亲兄弟要明算账。”

    洪承畴满不在意道:“时安兄要是看上了这些股份,说一声即可,小弟愿双手奉上。”

    他出生在名门望族当中,家中也不缺少钱财,而且他的心思也不在商业上,自然不在意这些事情。

    想了想他问道:“时安不想加入大同社?虽然现在说徐晨是统一天下之人有点早,但就像兄长说的一样,上天都在眷顾他。”

    刘应遇苦笑道:“败兵之将不敢言勇,而且人家也未必看得上某。”

    就在这个时候,他们雅间旁边传来一阵吵闹的声音道:“今日我兴汉社成立了。”

    “拜见社长!”一群小年轻齐声道,而后就是一群吵闹的欢快声音。

    洪承畴和刘应遇两人听到这吵闹的声音不由得羡慕,果然是青年意气,挥斥方遒。

    洪承畴道:“关中要取代江南,天下的政治中心。”

    关中大族虽然打压了一波会社,但等大同社攻占关中之后,整个关中结社之风快速反弹,关中的读书人,大部分以加入大同社为荣,另外的一小半也纷纷结社,现在的长安城几乎每天都有几个会社的成立。

    这些年轻人动不动高喊什么,民为贵,君为轻,社稷次之,要不就学着大同社高喊,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,非一人之天下。君王独夫一人,乃社稷之大害。

    在关中这片土地上,皇权的威严被扫落在地,各种激进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出现,而后他们在报纸上宣传这些理念。

    这说的好听一点是兴起百家之风潮,说的难听一点,就是有点群魔乱舞了,但大同社不但没有禁止这种情况,反而有点推波助澜。

    洪承畴虽然觉得有点乱,但谁让大同社才是这片土地的主宰,他也只能学着适应。

    和刘应遇告别之后,洪承畴朝着重民社总部走去。经过这半个月的发展,重民社社员数量明显增多,最起码比之前多了几倍。

    当洪承畴赶到重民社总部时,只见社员们整齐地排着队伍,每个人都背着一个行囊,神情严肃而专注,仿佛即将踏上一场重要的征程。

    罗伟站在队伍前方,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每一位社员,大声说道:“此次我等受雇于都督府,去耀州县完成丈量土地的任务。这不但是都督府的任务,也是我重民社成立的初衷之一。希望各位社员,牢记我等的初心,圆满完成丈量土地的任务。”

    “我等定不辱使命。”所有社员齐声回应,声音整齐而响亮。

    罗伟满意地笑了笑,说道:“好,我等出发。”

    重民社员们迈着整齐的步伐,一个个走出大厅。

    洪承畴赶忙上前,拉住罗伟,疑惑地问道:“子瞻兄,这是何意?”

    罗伟笑着解释道:“都督府要在整个关中丈量土地,人手极为不足。徐社长雇佣我等,让我等去耀州丈量土地,完成任务之后,我等还会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洪承畴听了,思索片刻,说道:“某愿意跟随,不知道子瞻兄欢不欢迎?”

    罗伟爽朗地笑道:“当然欢迎,有你一同前往,想必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助力。”

    他们一行人来到了原本的陕西巡抚衙门,这里如今已成为大同社在陕西处理事务的重要场所。

    主持陕西农村事务的常五热情地接见了他们,给众人安排了出行的马车。

    也就是在这里,洪承畴才真切地感受到大同社决心之大,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。光他在巡抚衙门看到的就有上千读书人,他们有的在认真地整理资料,有的在低声交流着丈量土地的事宜。而且他们这批人走了之后,后面又来了一批,络绎不绝。

    坐在马车上,洪承畴的内心满是疑问,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:“大同社准备了多少人丈量土地?”

    罗伟想了想,说道:“不算他们原本的社员,整个关中的读书人都被他们招募了,大致有两三万人,每个县安排两三百人。都督的决心很大,一定要把关中的土地丈量得清清楚楚。”

    洪承畴吃惊地瞪大了眼睛,说道:“这花费多少钱?动员几万的读书人,这花费的人力物力简直不敢想象。”

    罗伟认真地算了算,说道:“都督府给我重民社社员每个人补贴三两银子,如果真有 3万人,光工钱就是 9万两,加上一路上的吃喝,可能花费二三十万两吧,但能清楚陕西的田地,这是值得的。”

    当他们乘坐的马车缓缓驶出长安城后,洪承畴透过车窗,惊讶地发现此时关中的乡村变得格外热闹。一架架巨型的风车矗立在河道旁边,在微风的吹拂下,巨大的风叶缓缓转动。洪承畴自然知晓,这种风车可以巧妙地利用风力,将河道中的水提到田地当中,为农作物灌溉提供便利。此前,这样的景象只有在延安府才大范围地出现过,在关中地区却是极为少见。

    其实,倒也不是这风车有什么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度,而是当地的大族们根本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上进行投入。在过去,也只有重民社在关中修过几十架风车。那些大族们只看重眼前的利益,目光短浅,舍不得在水利设施这样的长远项目上花钱。他们宁愿让土地因缺水而减产,也不愿意拿出钱财来改善灌溉条件。

    除了风车之外,田野里最多的就是正在修水渠的农户了。洪承畴已经能看到不少水渠如同蜿蜒的巨龙,蔓延到田地当中。他不禁为大同社的效率感到惊叹,要知道,大同社攻占长安仅仅才半个月时间,现在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修水渠了。

    罗伟看到这一幕,也不禁感慨道:“没有阻碍做事就是好啊。当初景明想要在关中大范围修水利设施,但想了好几年了,总是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