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8章,大奸大能的洪承畴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228章,大奸大能的洪承畴 (第2/3页)

利抗旱救灾,待日后粮食丰收,价格迟早会跌下来。若以丰年每石六百文钱计算,白头山村每年能收的税银是72两,刚好能覆盖那三人的俸禄。可要是碰到灾年,都督府还要减税、救灾,对白头山村的统治基本就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了。

    徐晨听着洪承畴的分析,不住地点头,神情愈发凝重。

    洪承畴后面又写到,耀州有68个村,四个乡镇。每年的俸禄开支就达到了5200两左右,再加上四季常服、各种福利待遇,每年耗费约7000两。”

    耀州还有蒙学10所,夫子63人;官营的医馆五所,大夫24人。这些人的年俸是15两,仅这一项开支就有1300两,蒙学和医馆每年的总开支超过四千两。

    耀州各级官吏482人,俸禄最高的耀州知州俸禄32两,最低的小吏也有一两以上,一年的俸禄开支超过8800两。公使钱一个月就要花八百两,一年大致要花万两。

    耀州有三千民夫,每日的伙食费就要45两。按照每人每年雇佣200日计算,伙食花费9000两,俸禄一万两。

    徐晨听着洪承畴一项项地列举,额头上不禁冒出了汗珠。他没想到,小小的一个耀州,一年的行政成本居然高达5万两。

    耀州说是州,但其下没有县,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县。关中总共有95个县,若都按这种规模来算,关中一年仅县一级的行政开支就是500万两。再加上关中8个府、甘肃镇、河套,还有都督府本身,一年的行政开支只怕有七八百万两。

    而且都督府对士兵异常大方,今年光发放的赏银就有823万两。这样算下来,再加上军事开支,随随便便就能突破2000万两了。如此庞大的开支,只怕连大明皇帝都直呼养不起啊。

    徐晨看完洪承畴的调查报告之后,交给罗伟,他看着手中关于都督府财政情况的详细报告,脸上满是惊叹之色。

    怪不得这些洪承畴愁到处跑,到处问,却没想到他弄出一篇这样的惊世文章。

    “难怪都说大同都督府是个大号的宋国,这才兴起了短短几年呐。”罗伟忍不住暗叹。

    他仔细看着报告,上面清晰地写着,一个州的行政开支竟高达五万两白银。比大明一个府的开支都多得多啊,养了800多吃财政饭的人,这比大明朝廷的官员数量多了20多倍。

    罗伟靠在椅背上,闭上眼睛,深入地思索起来。他心中默默计算着,大明共有1500个县,如果按照都督府这样的规模来推算,那要养的人可就超过百万了。

    一想到这个庞大的数字,罗伟不禁额头冒出冷汗,他不敢再深入想下去,猛地睁开眼睛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。

    与这花钱大手大脚的都督府形成鲜明对比的,朱元璋就是省钱小能手啦。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是个小政府模式,一个县通常只有知县、县丞、主簿、教谕等三四十人有俸禄,而且普遍俸禄都比较低。就拿一个知县来说,俸禄是七石五斗,可实际发放的时候,朝廷会用宝钞、丝麻,甚至香料来折算,能不能到手7两银子都还是未知之数。

    更不用说那三班捕快了,他们根本没有俸禄,属于服徭役。朱元璋在省钱方面,那可真是专业的。这样一个小巧玲珑的行政县,一年的行政开支超不过千两。

    此时,徐晨正坐在主位上,认真地看完了洪承畴呈上来的调查报告,仔细想了一想他的世界,发现即便是在现代,财政能力也达不到让村一级脱产,想要改变这个局面,下一步大同社就要培养当地的抗旱会成员,大范围的减少行政开支。

    洪承畴站在一旁,看到徐晨的反应,清了清嗓子说道:“都督府现在还能靠着大户的钱粮财产维持开支。但这些大户豪强,都督府占据一家就会少一家。要是整个天下都被都督您占据了,您要到何地再去找大户豪强来支撑这庞大的开支呢?大明四周可没有富裕的国家可以让我们获取财富啊。”

    徐晨缓缓回过神来,他知道洪承畴说得没错。大同社确实是幸运的,没有经历一个世纪以来的乱世,几乎全面接收了大明200多年以来的家底。

    大同社占据关中,不算土地,不算各种古董珠宝,仅仅是整个关中的大户就为大同社提供了价值4300多万的黄金白银。这也是大同社能如此大手大脚花钱的原因。

    一年花掉2000万两白银不算什么,毕竟还有2000万的家底。等这2000万花掉了,把山西行省打下来就行了,山西的“阎老西”富得流油,打下山西又会有几千万的财富,又可以支撑两三年。

    然而,徐晨心里明白,这样的无限扩张是不可持续的。如果现在不想办法精兵简政,等整个大明都被他们打下来,那又该怎么办呢?

    不是徐晨看不上其他国家,而是就现阶段而言,西方那些国家不过是一群穷鬼海盗,奥斯曼帝国也只是一群富裕点的马匪,他们加起来都不如东方富裕。未来都督府想要发展工业化,只能靠自己,靠内循环。

    徐晨沉思了片刻,然后抬起头,目光坚定地看着洪承畴说道:“某想拜先生为我都督府的三司使,负责制定我都督府的财政预算。还望先生能凭借您的智慧和经验,为都督府的财政状况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”

    洪承畴听到这话,心中压抑不住的激动,他连忙上前一步,恭敬地行礼道:“某定会为大同事业效力,殚精竭虑,确保都督府的财政稳定。”

    而后徐晨又把目光转向罗伟,微笑着说道:“某想要关中其他社党加入都督府,一方面是让他们参与建设天下,另一方面也是起到一个监督都督府的作用。不知道罗伟你愿不愿意接受耀州的主簿一职,为都督府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呢?”

    罗伟听后,脸上露出了笑容,他拱手说道:“我也想看看大同世界的样子,愿意接受这一职位,为天下百姓尽一份心力。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