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8章,大奸大能的洪承畴 (第3/3页)
”
大明是个官本位的世界里,在可以预知的未来,几百年内估计都难以改变这一趋势。都督府要想发展壮大,就必须容纳其他阶层的精英。但接纳他们的方式却有很多种不同的选择。在原本的世界里,朝廷吸纳精英进入朝廷,可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朝廷的纯洁性大为降低,各种怀着不同目的的人都混了进来。
徐晨吸取了这个教训,他决定采取一种新的方式。他允许其他阶级结社,也允许他们进入都督府。这些人进入都督府后,一方面可以起到辅助作用,凭借他们各自的才能和经验,为都督府的建设出谋划策;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监督作用,防止都督府内部出现腐败和滥用权力的现象。
当然,为了防止强枝弱干,主臣颠倒,徐晨打算把这些人的比例大致控制在三成以下,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,又不会动摇都督府的根基,还能保证大同色的纯洁性。
崇祯三年(公元 1630年)7月 17日。
耀州城外,骄阳似火,大地被烤得发烫。远处山峦连绵,与湛蓝的天空相接,偶尔有几朵白云悠悠飘过,为这酷热的天气增添了一丝灵动。
徐晨骑在一匹高大的骏马上,准备踏上回关中的路程。鹿信等耀州官员全部来送徐晨他们。
徐晨微微侧身,目光严肃地对鹿信道:“鹿信,耀州的政务就全权交给你了。如今这世道,天灾不断,粮食乃是民生之本,务必保证粮食的稳定供应。你要督促农户们合理耕种,兴修水利,储备足够的粮食以防灾年。
二就是大力发展钢铁行业也是重中之重。钢铁不仅关乎民生,更是军事和工业发展的基础。你要协调各方资源,为钢铁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。”
鹿信听后双手抱拳,郑重行礼道:“大人放心,属下遵命。卑职定会竭尽全力,保证粮食稳定,推动钢铁行业的发展。”
徐晨继续道:“三就是要选好耀州的公民议会议员,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根基是农户和工匠,今年他们的比例最起码要到八成,余下的两成分给那些中小作坊主,但却不能让他们反客为主,太阿倒持对我们大同社来说是极其危险的。”
去年有很大一部分公民议员是作坊主,这一点徐晨还能勉强容忍,毕竟双方还要结盟,一起对付腐朽的地主豪强,但公民议员当中,有很多居然是原本的地主豪强出身,虽然这些人投靠了大同社,但这并不意味大同社要接纳他们,人的三观除非遇到重大的刺激,要不然基本上不可能改变。一群地主是不可能站在农户一边。
徐晨也不想花功夫去改造他们,与其改造他们,不如花更多的精力去提升生产力,让他们自然而然的退出历史舞台,这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了。
鹿信严肃道:“遵命!”
这时,大铁锤从人群中挤了出来。他身材魁梧,犹如一座小山,满脸的络腮胡子,眼神中透着憨厚和朴实。
徐晨看着大铁锤,笑着说道:“大铁锤,你之前说的参股之事可以答应。干的好的就加大投资,做的差的我们就撤股,一切都要按照商业规则来办,以赚钱为目的,赔本的买卖我们可不能干。”
大铁锤道:“都督放心,俺定不会让都督府亏本的。”
徐晨继续道:“为了更好地管控耀州的钢铁行业发展,你去联络你的那些师兄弟,建立一个钢铁协会。这个协会要起到推广钢铁新技术的作用,大家一起研究如何增加钢铁行业的产能,减少炼钢的成本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钢铁行业才能蓬勃发展。”
大铁锤挠了挠头,瓮声瓮气地说道:“俺明白了,等会俺就去联络师兄弟们,一定把这协会给建起来,把炼钢的事儿办好。”
徐晨拍了拍大铁锤的肩膀,鼓励道:“不要担心炼的钢铁多了卖不出去。在我看来,现在你们炼的钢铁远远不够,未来的需求还要多百倍、千倍。我给你一个底气,要是你能把炼钢的成本再降低一倍,都督府可以考虑铺设铁轨。”
大铁锤听了,眼睛瞬间瞪大,震惊地喊道:“铁,轨!!!”他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一条条长长的铁轨,那需要多少钢铁啊。他实在很难想象,未来关中的道路上,会出现一条条钢铁的路。关中这么大,只怕要修几千上万里的铁路,这要花多少钱啊。
接着,徐晨把目光转向孙磊道:“你要起到对钢铁厂监督的作用。我们大同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那些拿了我们钱的钢铁厂就要按照我们大同社的规矩做事。上五休二的制度,保证工匠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;4个时辰的工作制度,保证工匠能有时间陪家人;厚生金制度,保障工匠们的晚年生活。我们大同社要维护的就是工匠的利益,如果有钢铁厂不执行这些制度,就是在欺负工匠,就是以我们大同社为敌,一律不许发放贷款。”
孙磊抱拳行礼,坚定地说道:“都督放心,卑职一定会严格监督,确保各钢铁厂遵守规矩。”
而刘宗敏正激动地和鹿信告别:“老鹿,我去长安了,你可要保重身体。等明年你就要从报纸上看到某了。”
鹿信微笑着拍了拍刘宗敏的肩膀,说道:“宗敏兄,一路保重。期待你在长安大展宏图。”
徐晨免除了刘宗敏的耀州知州职务,让他重新去军官培训班学习。刘宗敏不仅没有丝毫的不满,反而非常高兴。比起当什么知州,他更喜欢在战场上冲锋陷阵,成为一名将军。
总参谋部的那些军官们现在个个精神抖擞,充满了斗志。他们日夜谋划着战略,只等都督府积累了足够的粮草,就会率领大军杀入中原,建功立业。
在刘宗敏看来,这知州谁爱干谁干,反正俺不干。
各位读者不要想象的以前穷,要查查资料。就我查到的资料,哪怕在民国,山区的农户一年大概能吃个10顿左右的白面,天天吃可能容易破产。但绝对不至于让普通的农户一点都吃不起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