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1章周延儒:分钱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261章周延儒:分钱 (第2/3页)

:“既然官员困难,要补就一次补够,从崇祯元年计算补发俸禄。”他的声音洪亮,充满了决心。

    次辅成基命听了,不禁迟疑起来,皱着眉头说道:“这不大好吧。”

    他们东林党刚刚掌握权力,第一件事情居然是给官员增加俸禄,增加俸禄也就算了,毕竟大明官员俸禄低是公认的,这些年天下的物价都在上涨,增加一些俸禄也说得过去。但从崇祯元年算起,假公济私到这种程度,成基命觉得有点太明目张胆了,这不怕天下的舆论吗?

    王永光迟疑道:“要按这种方法补,这可不是一笔小钱,500万两虽然不少,但真花起来也坚持不了几个月,还是要省着点花。”

    在京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就有2万,按这种补法,每个官员大概要补100两左右,200万两就这样花出去了。士兵的军饷还要不要地方灾情还要不要赈济?

    王永光穷怕了,认为即便是有这笔钱还是要省着点花。

    周延儒内心的想法却不一样。他在东林党当中本就是小字辈,威望本就不够高。只是因为崇祯疯狂地更换内阁首辅,把那些有资历、有威望的官员通通换完了,这些东林党的大佬们,告老还乡的告老还乡,流放的流放,这才让他有了出头的机会。

    但这次的资政会议,光是前首辅就来了两个,而且未来还会有更多有影响力的人物来到京城,像钱谦益这样的东林大佬也即将抵达。这么多巨头汇聚在此,他想要掌控朝廷的局势,得到东林党成员的认可,那就要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。而增加俸禄却是他收获威望最好、最便捷的方法。当然,这个想法他肯定不能正大光明地说出来。

    他想了想,理直气壮地说道:“朱家的天子,从太祖时期就小气吝啬到骨子里了。现在大明的俸禄是多少年前定的,官员都快养不活自己了,如何为朝廷办事?朝廷要是连官员的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,还谈什么让他们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力?”

    成基命和王永光愕然地看着周延儒,他们没想到周延儒竟然如此大胆,不但是非议了天子,而且是把大明历代天子都给非议了。

    周延儒明白他们内心的诧异,大义凛然地说道:“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,非他朱家一户之天下。朱家的天子做错了事情,还不允许我非议嘛。我们东林党人一心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,为了天下百姓,指出天子的过错又有何妨?”

    成基命和王永光听了,内心有点明白周延儒的转变了。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单纯依靠天子的内阁首辅,而是掌握实权的大明宰相。他们努力奋斗了 200多年,终于把朱家的皇位弄成了一个牌位,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大逆不道,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们手中的权力确实越来越大了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两人内心一阵惶恐,又有一阵兴奋。惶恐的是他们的行为终究是非议天子,兴奋的是他们终于摆脱了头顶上那座压了很久的大山,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国家了。

    周延儒继续说道:“发完官员俸禄,就补全京营俸禄,尤其是关宁铁骑,给他们多增加三个月的俸禄。”

    怕他们不理解,周延儒又解释了一句道:“我们现在要控制住军队,尤其是京营。毕竟勋贵和我们不是一体的。勋贵们只知道贪图享乐,争权夺利,根本不把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。我们要想稳定局势,就必须掌握军队的控制权。”

    处于权力中心的周延儒思想转变得非常快,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大明权力的结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    崇祯自己把内廷拆得一干二净,天子退居二线之后,他这个丞相是不需要勋贵的支持的。他的根基是东林党员,是朝廷的这些官员,甚至可以是京营的士兵,但他唯独不需要勋贵。

    这些勋贵对外不能打仗,对内不能处理政务,只知道欺男霸女、兼并土地。对皇家而言,这些勋贵是巩固天子的根基,但对大明而言,这些全是无用的废物。

    而且这次抄家也他意识到,勋贵也可以摆上餐桌。抄完盐商,如果朝廷还不够维持,那么勋贵就可以端上餐桌,这比向地方士绅加税更容易得到支持,也不容易造成东林党内部的分裂。

    为了减少他们的反抗,拉拢京营的士兵就是必要的手段。当然,这个想法他没有说出来,只是默默地在心里盘算着。

    王永光苦笑道:“如此这500万两银子也只是在户部过到手,但今日发完了银子,明日该怎么办?”

    周延儒淡然道:“放心,这只是京城上的家产,他们在扬州的家产更多,朝廷不用担心钱不够花。”

    9月17日,京城的天空略显阴沉,却掩盖不住官员们内心的期待。在京城的官员们早早便得到通知,今日发放俸禄。

    那些平日里两袖清风的清流官员,一大早就守到户部发放俸禄的衙门。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与渴望,就像王永光说的一样,京城这两年物价飞涨,很多官员都快活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一些官员只能靠着借贷勉强度日,每次面对债主的催讨,他们都羞愧不已。还有一些官员放下文人的身段,靠卖字画,甚至替人写书信来补贴家用。这看上去虽然有点不可思议,但却是很多官员真实的写照。

    大明的官员虽然有冰敬、碳敬这些额外收入,但这些也只是给那些掌握权力的大员。像那些不掌握权力的清水衙门,官员的俸禄甚至比不上一般的工匠,很多官员真就只靠这点死俸禄生活。

    “这么多银子?”当这些官员惊愕地发现,这次发放俸禄不是一个月,而是两年的俸禄时,他们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。户部吏员耐心地解释道:“周首辅增加了五成俸禄,还要求我们不允许折色,同时这五成俸禄从崇祯元年开始补发。”

    “周首辅万福!”一些清水衙门的小官当即就欢呼起来,他们的声音在衙门里回荡。

    这对大明这些如同“牛马”般辛勤劳作的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