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7章,米粥攻势与最后的忠义之士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277章,米粥攻势与最后的忠义之士 (第1/3页)

    崇祯四年(公元 1631年)11月 8日,大同镇外的北方草原,寒风凛冽,一片萧瑟。大同镇,这座曾被大明视为九边第一重地的军事要塞,此时已尽显衰败之象。

    它位于山西盆地西北缘,地理位置极为重要,扼守着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,是中原与草原的交界地带。东依太行,西抵吕梁,北控沙漠,南屏雁门,控扼着桑干河谷,是蒙古骑兵南下的主要通道。一旦失守,游牧势力便可长驱直入华北平原,直接威胁京城的安全,故而素有“北方锁钥,京师藩屏”之称。

    然而,到了崇祯末年,这个曾经固若金汤的重镇却已彻底衰败。大量的堡垒被废弃,杂草丛生,破败不堪。大同镇账面上虽有 5万余的兵力,但实际上的兵源却只有不到 3万余人。由于缺乏军饷,加之天灾人祸不断,大同镇的粮食全面减产,本地经济陷入衰落。真正有战斗力的士兵也就万余人,一个原本满额的千人城堡,真正能上战场、有战斗力的青壮也不过百余人而已。

    尤其是崇祯 4年的天灾,给大同镇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。山西、陕西、中原等地都干旱严重,更北方的大同镇情况则更为糟糕。当地的粮食几乎绝收,许多远离河道的地区连草都不长,大地干裂,一片荒芜。

    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,大同镇根本无法养活自己的士兵。大量的军户为了生存,不得不逃散。面对这一困境,大同总兵满贵只能无奈地大量放弃长城外的堡垒,将大同镇的防线全线收缩。

    但即便如此,依旧无法改变大同镇经济崩溃的局面,它迫切需要外来的钱粮输血。然而,偏偏此时朝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。尤其是当周延儒上台执政之后,本来就没有钱财,像满贵这等天启,崇祯的爱将,也受到了区别对待,朝廷对大同镇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,让其自生自灭。

    大同镇,息烽墩。

    大漠的寒风夹杂着无数细碎的沙粒,像钢刀吹在人身上,一个穿着一件破烂羊皮袄子的明军士兵拿着一把钢刀,在如同沙漠的田地当中不断的挖掘,忽然他好像挖到什么东西,整个人都兴奋起来,然后他加快了挖掘的速度,没多久,三只肥硕的田鼠被挖了出来,他用杂草把这三只田鼠绑起来,回到息烽墩当中。

    “都出来,看看俺带了什么好东西回来了。”抓到田鼠的老杨头像打了胜仗的将军一般,得意的炫耀他手中的三只田鼠。

    4个挤在草堆当中如同乞丐般的明军士兵,这才缓缓的睁开眼,然后两眼放光的看着老杨头手中的三只田鼠。

    “小田你去点火,剩下的人给我把这个东西刮干净。”

    吴老三看着这肥硕的田鼠骂道:“这小东西吃的这么肥瘦,人却快要饿死了,这是什么该死的世道。”

    大同镇的旱灾规模极其大,粮食几乎绝收,又没有外来的粮食作为补充,满贵只能减少全军的口粮,像他们这种守烽火台的士兵,也只能分到往日三成的口粮,这点粮食只能保证他们饿不死,但也活不好,他们只能挤在草堆当中,减少能量消耗。

    没过多久,息烽墩升起一个小的篝火,田鼠也被剥皮去内脏,然后串起来在篝火上缓慢的烧烤,油光不断闪现,一股肉香味不断在墩内弥漫。

    没多久肉烤熟之后,几人开始分食这三只田鼠,吃了几口之后,那个叫小田的士兵忽然开始流眼泪道:“俺想爹娘了,俺家里要有粮食他们就不会饿死。”

    其他士兵沉默下来了,这场旱灾让大同镇饿殍遍地,他们的亲人也饿死了。

    老杨头叹口气道:“这该死的世道,能活着就不容易了。真不知道大同军什么时候能打过来,他们来了,我们的日子就好过。”

    大同镇其实和大同社的地盘联,大同镇最巅峰时期地盘直接护着整个河套地区,即便是现在榆林府最北边的府县相联,所以大同镇的士兵也知道大同社的事情,靠近大同社的堡垒,更有大量的军户逃离到关中去,所以他们知道大同社在大量的赈济灾民,只是他们没有能力跑到大同社的地盘上去。

    忽然老杨头感觉到地面有一点震动,他马上趴在地面上用自己的耳朵倾听,果然感觉到一股万马奔腾的震动。

    “不好,蒙古人的杀过来。”老杨头当即冲到堡垒之外,果然看到北方有一股滚滚的烟尘向他们不过来,因为烟尘太大,他们甚至看不清楚,敌人到底有多少骑兵?

    但老杨头等人当即点燃已经准备好的狼烟。

    没多久,一支上百人的骑兵队把他们这个烽火台团团包围。

    不过让他们奇怪的是,他们不是穿着烂皮袄的蒙古骑兵,都是穿着他们从未看过样式的棉衣,包裹的完完全全,肩上背着一支火枪,腰上挂着一把战刀,看上去就是一只精锐之师。

    “上面的明军士兵,我们是大同军,赶快投降,大同军优待俘虏。”

    老杨头惊讶道:“你们真是大同军?”

    他一想也对,蒙古人穷的和叫花子一样,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装备,在大漠上能有这么好的装备的也只有富裕的大同社了。

    他激动道:“大家赶快出来,大同军终于打到我们这里了。”

    然后他带着吴老三等四人出来激动道:“你们终于来了。”

    老杨头5人的举动弄得连长都莫名其妙,难道这也是他们大同社的社员?

    刚刚那个哭泣的小田道:“听说你们会赈济灾民,俺们村的人都快饿死了,你们管不管?”

    连长莫名道:“当然会管。”

    士兵马上跪下道:“求这位大人救救俺们村子,俺们村的人都断粮,所有人都快要饿死了。”

    连长道:“带我们去。”

    这个连长向自己营长汇报这个情况,同时跟着老杨头他们到一个衰败的村落当中。

    只是他们的来到惊吓住了所有的村民,大家都死死的堵着门口不敢出门。

    连长当即命令炊事班长,把他们的口粮全部拿出来,煮了十大锅粥,米粥的香气顿时把所有村民都吸引出来。

    连长看着这些饿的如同骷髅一般的老弱病残叹口气道:“所有人排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