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3章,重民社找错基本盘 (第3/3页)
不能成功,但他走的这条道路却是堵的死死的。
他现在回想一下重民社这几年走过的路程。连他都忍不住叹息他们的确是找错了基本盘,农户能团结在徐晨和大同社身边,他们万众一心,几百万人在关中抗旱救灾,现在更是打的朝廷的大军不堪一击。
而他们重民社城内的宗旨就是保住士绅的天下,让天下再次恢复到大明原本的秩序当中来,但不管是在关中,京城对他们阻碍最大的居然不是大同社这个敌人,而且他们要拯救的士绅阶级,他们锱铢必较,贪婪无耻,昏聩无能,这些人一步一步挡在自己救国的道路上,他拼尽全力掰开一块,却发现前方还有更大的一块。
现在他不得不承认,士绅的确是要打倒,要不然他们不会允许天下出现任何不利于他们的改变,哪怕这个改变会让天下变得更加稳定,但他们不会看到这些,他们只会看到自己利益受损,和这种人是讲不通道理的。
而就在贺涵瞭望南方的时候,他发现有一小队骑兵冲进了锦州城,没多久,崇祯的书信就来到他手中。
贺涵小心翼翼地打开书信,仔细阅读其中的内容。虽然崇祯说得隐晦,但他立刻明白了天子的意思,这是在询问他,朝廷和女真人联盟,能不能打得过大同军。
他的内心五味杂陈,各种思绪交织在一起,最后都化成了一声沉重的叹息。
“陛下,您为什么要如此固执,就不能听一下臣的建言。”贺涵喃喃自语道。
在他心中,崇祯是他的半个明君。从他勤王开始,天子就对他十分信任,委以重任。当初他请天子为大军助威,天子也是立马答应。从这方面来说,崇祯是个有锐气、敢担当的天子。
然而,崇祯又极其固执,有时候撞了南墙都不回头。如果当初按照他们的计划,不来辽东打女真人,而是南下清洗扬州盐商,朝廷早就练出十几万新军了。今年中原干旱的时候,朝廷也不至于没钱没粮,没办法赈济灾民,以至于中原军队士气彻底崩溃。这一切和中原的旱灾有着最直接的关系。
同时,也因为他的离开,东林党才敢发动兵变,甚至要烧死天子。可以说,这一切的后果都是因为崇祯让他去辽东教训女真人,以至于朝廷的战略一招棋差,满盘皆输。
越是在关键时刻,崇祯越是不听他的谏言,所以贺涵才认为崇祯是他的半个明君,他的建言崇祯只愿意听一半,另一半却什么也不愿意听。
以朝廷现在的局面,北方已经不可守了,现在南巡是崇祯最好的选择,但天子却还心存侥幸,认为大明在北方还有一战之力。
可现在朝廷到哪里去找有一战之力的军队呢?这次大同军表现出来的战斗力,哪怕他的新军去前线,也不是大同军的对手。
女真人最多在辽东塞外算得上是一支强军,但面对大同军照样不堪一击。更不要说他们不可能为朝廷下死力,只要稍有伤亡,他们必定会逃回辽东。而且北方的军队都和女真人有死仇,把女真人调到关内,以大同社蛊惑人心的能力,只怕大明北方这点军队都要被他们蛊惑过去了。
贺涵沉思了半天,最后叹口气道: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,就让臣为您做最后一件事吧。”
崇祯四年(公元 1631年)12月 3日,辽东,沈阳。
冯铨和范文程两人走在沈阳的大街上。街道两旁,女真人摆着地摊,售卖着皮革、草药等物品。
范文程笑着问道:“冯公觉得我辽东如何?”
冯铨看着那些地摊,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道:“倒也是有几分民风淳朴。”虽然这里是女真人的都城,但受旱灾影响,依旧极其落魄。不要说和京城相比,就是大明的普通城池都比此处更加繁华。冯铨心里其实对这里的景色不屑一顾,但因为现在他们有求于女真人,他只能故作讨好。
冯铨在万历四十一年(1613年)考中进士,年仅 19岁,就授检讨之职,可谓是少年天才。按理来说,他的仕途会比普通人顺畅,但他年纪轻轻就想更进一步。魏忠贤权势高涨的时候,他依附魏忠贤,成为阉党骨干。他极力谄媚魏忠贤,参与迫害东林党人等一系列恶行,也因为巴结上魏忠贤而官运亨通,历任少詹事兼侍读学士、礼部右侍郎等职。
只是他万万没想到,天启皇帝年纪轻轻就病死了。崇祯帝即位后清算阉党,冯铨被削籍为民,他十几年的努力全部化成了泡影。
不过他家依旧是直隶的大族,他在地方上依旧有很大的影响力。但随着大同军进攻中原,整个直隶士绅可谓是人心惶惶。大同社对付士绅的手段,他们已经有所耳闻,这些人迫切需要依附一个新的强者来对抗大同军。
而此时北方的东林党人也因为大同社的进攻,大量被俘虏,家产被充公,北地东林党实力大损。还因为南巡之事,与南方的东林党人之间,虽说不上视同水火,但也是相互猜忌。
在这种情况下,李标只能吸纳原本的阉党之徒,冯铨见风使舵,马上就靠了上来。
范文程笑道:“我大金国正是因为民风淳朴,将士敢战,才打下辽东这纵横几千里的江山。”
冯铨叹息道:“以前女真人还能说是天下一等一的军队,但自从徐晨建立大同军之后,天下之兵再无敢称强盛者。此贼不除,我等皆要亡于其手。”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