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5章,思想换不了,那就换人_明末,从西北再造天下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

    第335章,思想换不了,那就换人 (第3/3页)

差距。双方都觉得彼此的想法如同来自不同的世界,难以沟通。

    “但又能怎么办,这些人是我们的父辈、是叔伯。”一位年轻人无奈地叹息道。

    张溥神情严肃,语重心长地说:“长辈错了,我们要勇敢地指出来,更不能让他们胡作非为。此次苏湖之事,就是我们的叔伯们在胡作非为。他们自认为这是传统,不会出什么问题,但却不知道这个世道已经变了,规矩也应该变。如果放任他们兼并土地,农户不会再沉默,他们会投靠大同社,而后把我们吊死。”

    张溥从中原回到江南后,感触最深的并非两地秩序、百姓的差距,而是官员之间的巨大差异。大同社的官员勇于任事,遇到矛盾积极处理,遇到问题主动解决。他们充满了活力激情,勇于论事,所以北整个北方也看起来更朝气蓬勃。

    而大明的官员则截然不同,他们习惯了袖手旁观,喜欢把政务交给师爷吏员。他们奉行着“少做少错,不做不错,多做多错”的原则,自己不做事情,也不允许其他人做事情,以至于大明朝堂贪污腐败,横行无能之辈占据高位,整个朝堂暮气沉沉。

    朝堂上充斥着这样的无能之辈,江南民间又都是顽固不化的士绅。即便大同军都打到江南了,他们还守着老传统,不肯睁眼看世界。

    在张溥看来,这些人就像被封闭在旧时代的牢笼里,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。按照徐晨的说法,他们的三观已经固定,根本无法改变,只能沿着老祖宗的道路继续走下去,哪怕这条道路通向的是悬崖。

    尤其是经历了苏湖士绅禁止赈灾的事件后,张溥越发觉得徐晨具有先见之明。他猜想徐晨或许早就见识到了这些人的顽固,知道他们无法被教化,所以干脆放弃他们,选择清洗掉他们。张溥不得不承认,徐晨在江北的做法极其有效,两地的治理成效有着天壤之别。

    但张溥无法像徐晨那样行事,复社也不是大同社。他做不到清洗江南士绅,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要依靠江南的士绅。不过,经过几个月的苦思冥想,张溥终于想到了另辟蹊径的方法。

    他发现老一辈的三观已经固定,他们不愿意放弃原本固有的利益,而年轻人则不同。年轻人没有被旧观念固化,他们更注重理想信念,而不是家族利益。他们愿意接触新思想、新思维,并且愿意为了理想付出和牺牲。既然无法改变老一辈的思想,那就换人。

    张溥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发动这些年轻人,让他们在官场上取代那些无能之辈,在地方上取代那些老士绅,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一场不流血的变革,以此改变朝堂暮气沉沉的局面。

    张溥激昂地说道:“他们的思想成就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了,我辈应当自强,要当仁不让地接管这个朝廷,改变这个世界。

    如果我们不努力,天下就会在这些长辈的带领下继续走向腐朽和灭亡,要不就是等大同军杀到江南,由徐晨来改变天下。

    所以我们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,必须当仁不让地接管天下。”

    张溥的话简直是说到了现场这些年轻读书人的心坎里,他们早就不满自己家族的长辈,觉得他们太昏聩,太愚昧,太贪婪。只是封建礼教君臣等级,士林舆论都不允许他们反抗长辈,抢班夺权这种行为那更是大逆不道啊。

    但张溥却鼓励他们说出了他们心里的话,鼓励他们抢班夺权,天如先生不愧是江南第一名士。

    而后张溥道:“我等就在苏湖开始行动,此次苏湖遭遇了严重的干旱,百姓卖儿卖女,苦不堪言,我等就把家中田地的租降低到两成五,给江南百姓一口喘息之机。”

    现在苏湖的读书人被张溥说的热血沸腾,当即道:“好,我等着就去降低田地的地租。”

    集会结束之后,任大任来到自己家的田地,召集租自己家土地的佃户道:“今年我任家的地租只要两成五,剩下粮食的都归你们所。”

    任家佃户听完一阵愕然道:“大少爷,您这不是拿我等取笑吧?”

    任大任道:“你们不相信,我可以现在与你们签订契约,如此白纸黑字,哪怕告到官府也是你们胜。”

    说完任大任还真让人找来纸笔,在现场写下契约,约定今年任家田地的地租是两成五。

    即便是这样农户得到手中的契约还是不敢相信,这天下会掉馅饼,不会有什么隐藏的条款吧?

    苏州也算是个文化之乡,当地的农户也认字,加上任大任每个字也写的非常大,也就那么寥寥几句话,应该不存在坑蒙拐骗的事。

    “你在干什么?”这个时候任大任的叔父任发,听到任大任把家里的租子降到两成五当即跑过来。

    任大任畅快笑道:“干革命!”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