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五章 制权 (第2/3页)
生从未有过如此明了的主张,汝师,为所有的儒生指明要为之努力一生的方向,然而,就在同年,满天星斗闪烁得特别厉害,仿佛都在一齐摇动,陛下找来候星者问这是什么征兆,汝可知候星者如是答?”
“不知。”
“候星者答曰:‘这预示着天下百姓要开始更加辛劳了。’”
公孙弘缓缓说道:“汝师的‘天人感应’,是想以一种学说彻底牵绊住天子,但是,那种学说应该尽善尽美,不该是粗制滥造的产物……”
褚大的脸青了下来。
被人指着鼻子骂师学是充满弊病的废物东西,没有反唇相讥,除了公孙弘说的是事实,也因公孙弘太过强大了。
“或者说,是为求私心的故意为之。”公孙弘继续道。
褚大的脸白了下来。
以臣子之身制约皇权的方法是少,但不是没有。
哪怕在儒家思想中,都倡导“仁政”、“民本”,强调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荀子亦有言:“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”。
董仲舒却故意歪曲了这部分内容,讲起了君臣父子纲常。
另外,大汉丞相作为百官之首,参与决策、监督执行,对君主决策有制衡作用,部分时候,可以反驳皇帝诏令。
大汉的御史、大夫,同样拥有直言进谏的权力,影响君主决策,万不得已,甚至可以“死谏”,名垂青史。
以及,大汉的史官,会如实记录君主言行,形成“春秋笔法”,君主忌惮留恶名而收敛行为。
如董狐记录“赵盾弑其君”,孔子赞其为良史。
总言之,君主可以无道,臣民可以反目,陈胜吴广那句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便是对一切的回答。
《孟子·离娄下》:孟子告齐宣王曰:“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;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;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雠。”
很多事情,很早以前,就有了解释,有了解决方法,可是,却被有心人故意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