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章《情动家访路》 (第2/3页)
的、对老师身份的敬畏和局促。“老师……老师好……家里乱,没地方坐……”他挣扎着想坐起来。
“您别动,快躺着。”武修文连忙阻止。他的目光扫过家徒四壁的房间,墙角堆着药品,墙上却贴满了陈明辉的奖状,每一张都擦拭得干干净净。在那些“数学之星”“进步标兵”的红色奖状中间,有一行用铅笔仔细写下的小字,贴在床头:“知识改变命运。”那一刻,武修文感觉自己的心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,酸涩与敬意汹涌而来。他想起自己同样贫瘠的山区童年,想起那些在煤油灯下苦读的夜晚。生活的重压没有压垮这个孩子,反而淬炼出他眼中那种对知识近乎贪婪的渴望。
“明辉很懂事,学习非常努力,数学思维尤其出色。”武修文的声音有些哽咽,他深吸一口气,才能继续说下去,“他在学校的‘生活数学’项目里,表现非常突出,是我们全班的榜样。”
躺在床上的男人眼中骤然迸发出光彩,那是一种在灰暗生活里看到唯一希冀的光芒。“真的吗?老师……谢谢,谢谢老师!我和他妈没本事,就盼着他……盼着他能读出去……”男人激动得又要咳嗽,陈明辉赶紧给他抚胸顺气。
黄诗娴悄悄别过脸,快速用手指揩去眼角的湿润。她看着武修文,他正蹲在床边,平视着陈明辉的父亲,用一种无比郑重,甚至带着某种仪式感的语气说:“您放心,明辉是个好苗子。只要他肯读,我们做老师的,一定尽全力帮他!”他的侧脸在昏暗的光线里显得异常坚毅,那双总是盛满文学青年忧郁的眼睛,此刻燃烧着纯粹的、属于教师的火焰。黄诗娴的心,像是被这火焰烫了一下,剧烈地跳动起来。她忽然发现,即使身处舆论旋涡,即使自身难保,当面对需要帮助的学生时,武修文身上那种源自责任和信念的力量,从未消失。
离开陈明辉家时,天色已经暗了下来。海风吹散白日的燥热,也吹不散两人心头的沉重。
“我……我不知道他家是这样的。”武修文的声音低哑,带着深深的自责,“我只看到他解题时的聪明,却没想过,这份聪明背后,扛着多么沉重的家。”“这不怪你。”黄诗娴轻声说,声音在海风里显得有些飘忽,“孩子都有自尊心,尤其是明辉这样的孩子,更不愿意把伤口露给人看。”她停顿了一下,像是在斟酌词句,“但是武老师,你刚才对他爸爸说的那句话,很重要。真的。”
武修文蓦地转头看她。朦胧的夜色为她清丽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光,她的眼神望着前方灯火零星的小镇,语气平静却带着力量:“对于明辉这样的家庭来说,老师一句肯定的分量,比我们想象的要重得多。那可能就是他们咬牙坚持下去的全部理由。”她转过头,目光终于再次落在他脸上,带着一种复杂的、糅合了专业认可和残留情感的温度:“你看,你的‘生活数学’,或许真的能在他的生活里,点燃一点不一样的星火。”
与陈明辉家令人心碎的坚韧不同,第二个家访对象,六一班那个总在课堂上阴阳怪气,甚至曾公开顶撞过武修文的“刺头”王小龙,则将他们引入了另一个复杂的漩涡。王小龙家住在镇上新开发的商品楼小区,环境与陈明辉家天差地别。敲开门,一股浓重的烟味扑面而来。装修精致的客厅里,电视机开着吵闹的综艺节目,一个打扮时髦、眉眼间带着疲惫和戾气的女人坐在沙发上,指甲上鲜红的蔻丹与烟灰缸里堆积的烟头形成刺眼对比。她是王小龙的母亲。
“老师来了?坐。”王母随意地指了指对面的沙发,语气敷衍,视线都没从电视屏幕上完全移开,“我们家小龙又惹什么事了?”黄诗娴挂上职业化的温和笑容:“小龙妈妈,您好。我们不是来告状的,是毕业班例行家访,想了解一下孩子在家的情况,家校配合,帮助他更好地迎接升学考。”“配合?我怎么配合?”王母像是被点燃的炮仗,猛地调小了电视音量,语速又快又冲,“我跟他爸天天忙得脚不沾地,为谁?还不是为了他!结果呢?成绩一塌糊涂,整天拉着个脸,跟谁都欠他钱似的!说不得,碰不得,一说就摔门!老师你们说,这孩子是不是来讨债的?”
连珠炮似的抱怨充斥着整个客厅。武修文微微蹙眉,黄诗娴却依旧保持着耐心:“我们理解您的不容易。能方便问问,小龙爸爸……”“别提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