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4章 三大殿营建 (第1/3页)
离开慈宁宫,朱由校回到了乾清宫,刚在御座上坐定,一股沉穆的木香萦绕鼻尖;
他目光扫过殿内粗大的金柱与高深的穹顶,脑海中却忽然闪过一个念头,随即开口问道:
“刘大伴,三大殿如今修缮得如何了?”
朱由校口中的三大殿,正是皇极殿、中极殿与建极殿。这三座巍峨宫殿不仅是紫禁城的核心建筑,更是皇权中枢的象征。
然而这座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建筑群,却仿佛被命运诅咒,在历史长河中屡遭劫难——自永乐年间初建以来,竟已三次毁于惊天雷火。
紫禁城地图
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,永乐十九年,初建告成的三大殿不过数月便遭雷击焚毁,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劫仿佛一个不祥的预兆。此后近二百年间,三大殿虽经数次重建,却总难逃火劫。
至万历二十五年,再一场滔天大火将这三座象征皇权的殿堂化为焦土,此后废墟凄凉,直至万历帝驾崩也未能重建。
直到天启皇帝登基,这项浩大工程才被重新提上日程,并于天启二年下诏,拨款征料,正式动工。
然而在真实历史上,这项工程进行得举步维艰。外有辽东边患烽火连天,内有朝堂党争不休,使得工程进展缓慢。直到天启七年,三大殿才勉强完工,其间耗费白银近千万两之巨。
这惊人的开支背后,是层层盘剥的贪腐网络——从采办巨木的官员到督造工程的太监,无不中饱私囊。更令人痛心的是,为供应工程所需,各地百姓被强征劳役,湖广、四川等产木之地更是民不聊生。
最可叹的是,尽管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,屡经重建的三大殿却是一次不如一次。其规模日渐缩水,殿宇高度逐代降低,装饰工艺也远逊从前,永乐年间那气吞山河的恢弘气魄,早已在这些反复重建中消磨殆尽。
这座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建筑群,在一次次烈火与重建的轮回中,渐渐失去了最初的辉煌。
听到朱由校问话,侍立一旁的刘若愚连忙躬身回禀:“回皇爷,三大殿工程仍在加紧采办木植、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