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-争光_拾穗儿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26章-争光 (第1/3页)

    拾穗儿身上这件黑色西装,是临走时阿古拉特意为她改的。衣服原本是县里干部捐给合作社的,阿古拉用家里那台老掉牙的缝纫机,笨手笨脚地忙活了半天,把过宽的肩收窄了,把太长的袖子也截短了一截。

    拾穗儿紧张地攥着袖口,手指头都捏得没了血色。她能摸到里面羊毛衬里上,有一道线头已经被她摸得起了毛球。翻看领口,里面缝着个洗褪色的蓝布标,阿古拉在那上面,用彩线绣了一朵小小的沙枣花。

    “下一组,京科大学,项目《戈壁低成本混播固沙技术》。”

    听到主持人念出学校名字时,拾穗儿感觉后颈的碎发突然被汗水浸得发黏。

    她抬头望向会场穹顶,水晶灯折射的光刺得眼睛发花,恍惚间竟看成了戈壁滩上正午的太阳,连耳边各国语言的交谈声,都变成了风沙掠过沙枣林的“呜呜”声。

    身旁的队友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:“穗儿,该我们上了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深吸一口气,踩着地毯往前走。高跟鞋是借学姐的,鞋跟比她平时下地穿的胶鞋跟细了三倍,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松动的沙砾上,要费很大劲才能稳住重心。

    她刻意放慢脚步,目光掠过前排评委席——哈佛的教授正低头翻看资料,麻省理工的团队成员抱着胳膊,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审视。

    走到演讲台中央,拾穗儿先对着话筒试了试音,声音比预想中稳,只是握着讲台边缘的手,还是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矿泉水瓶。

    塑料瓶在桌面上骨碌碌转了两圈,最后被她飞快地按住,指尖碰到瓶身冰凉的水汽,忽然想起去年在戈壁试点区,奶奶阿古拉递来的那壶晾好的沙枣茶,也是这样沁凉的温度。

    “各位评委,各位同仁,上午好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抬起头,视线缓缓扫过会场,“在展示我的项目前,想先请大家看一段画面。”

    她按下遥控器,身后的大屏幕亮了起来。

    没有精致的3D模型,没有炫酷的动画演示,只有一片裸露的戈壁——土黄色的沙砾在风里滚动,远处的沙丘轮廓被风沙模糊,几棵歪歪扭扭的沙枣树扎根在干涸的土地上,树底下,一个穿着蓝色劳动服的身影正弯腰埋种子,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,滴在干裂的土地上,瞬间就没了踪影。

    会场里忽然安静下来,刚才还在交头接耳的人都坐直了身子。

    拾穗儿的声音轻轻响起,带着一点戈壁风沙打磨过的沙哑:“屏幕上的人,是我的奶奶阿古拉。这片土地,是我的家乡,是内蒙古的戈壁滩。”

    她伸出手,指尖虚虚地碰了碰屏幕上的沙枣树:“大家看这些沙枣,它们的根能扎到地下十几米深,哪怕一年只下一场雨,也能活下来。去年春天,沙尘暴刮了半个月,我们种的梭梭苗倒了一半,可这些沙枣树,硬生生扛住了,等风沙停了,枝头还冒出了新芽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儿,拾穗儿的喉咙忽然有点发紧。她想起去年风沙过后,自己蹲在沙枣树下掉眼泪,奶奶阿古拉把晒好的沙枣干塞到她手里,粗糙的手掌拍了拍她的背:“丫头,哭啥?沙枣都没认输,咱们人咋能认输?”

    “我的项目,就是在这样的风沙里‘长’出来的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定了定神,切换到下一页PPT,上面是两张对比图——左边是裸露的戈壁,右边是种满沙枣、梭梭和沙打旺的绿地。

    “我们团队用了三年时间,筛选出沙枣、梭梭等五种耐旱植物,研发出‘低成本混播技术’。不用昂贵的滴灌设备,靠天然降水就能存活”。

    “不用进口的营养土,用戈壁当地的沙土混合羊粪就能育苗,甚至连种子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章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