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章-争光_拾穗儿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26章-争光 (第2/3页)

,都是我们自己在合作社育种基地培育的,成本比传统固沙项目降低了50%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前排就有人举起了手。是麻省理工团队的领队,一位头发花白的教授,他推了推眼镜。

    语气带着质疑:“MiSS Shi,您强调低成本,我想知道,过低的成本会不会影响固沙效果?毕竟我们之前接触的固沙项目,投入都非常大。”

    会场里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拾穗儿身上。

    她没有慌,反而笑了笑,从随身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——这是她特意带来的,里面装着试点区的监测数据和牧民的签字确认表。

    “教授,这是我们家乡试点区的真实数据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走到评委席前,把文件夹递过去,“三年间,我们共固沙200亩,植被覆盖率从最初的5%提升到了10%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这些植物不仅能固沙,沙枣的果实能做果酱、果干,梭梭的嫩枝能喂羊,去年试点区的牧民,人均收入比往年增加了10%。”

    她指着PPT上牧民们捧着沙枣果干笑的照片:“这位是李叔叔,以前他家的羊总因为缺草而掉膘,去年靠卖沙枣果干和梭梭饲料,不仅换了新的羊圈,还供儿子考上了县里的高中。还有这位李奶奶,她用沙枣花酿的蜜,在网上卖得特别好,现在村里好几个阿姨都跟着她学酿蜜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的声音越来越柔,眼睛里亮闪闪的。她想起每次回合作社,李叔叔都会把刚烤好的馕塞给她,李奶奶总拉着她的手,往她口袋里装热乎乎的沙枣糕。

    那些细碎的温暖,像戈壁滩上的阳光,一点点焐热了她的心。

    “我们做这个项目,不只是想让戈壁变绿,更想让家乡的人能靠这片土地活下去,活得好。”

    拾穗儿回到演讲台,目光坚定,“成本低,不是因为偷工减料,是因为我们知道,戈壁上的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,我们要把钱花在刀刃上,花在能真正帮到牧民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评委们开始低声交谈,刚才质疑的教授翻着数据,频频点头。

    拾穗儿站在台上,忽然觉得不紧张了。

    她想起无数个在实验室和戈壁间奔波的日子——白天在沙地里测量数据,皮肤被晒得脱了皮。

    晚上在实验室里筛选种子,熬到后半夜,就泡一杯沙枣茶提神;冬天戈壁冷得刺骨,笔都握不住,她就把双手拢在嘴边哈气,继续记录数据。

    那些日子很苦,可每次看到沙地里冒出的新芽,看到牧民们脸上的笑容,她就觉得一切都值了。

    演讲结束时,会场里响起了掌声。

    拾穗儿鞠躬致谢,走下台时,队友冲她比了个“OK”的手势,她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,后背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。

    等待结果的时间格外漫长。拾穗儿坐在座位上,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帆布包上的沙枣花刺绣。

    包里还装着奶奶阿古拉给她带的沙枣干,用牛皮纸袋装着,散发着淡淡的甜香。她想起出发前,阿古拉拉着她的手,反复叮嘱:“穗儿,不用给咱争啥大荣誉,只要让外面的人知道,咱戈壁能长出好东西,咱牧民能把日子过好,就行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,我宣布本次国际大学生环境创新大赛金奖得主——京科大学,《戈壁低成本混播固沙技术》团队!”

    当主持人念出结果的那一刻,拾穗儿感觉大脑一片空白。

    队友激动地抱住她,她才反应过来,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。

    不是因为获奖的喜悦,而是想起了阿古拉阿姨在沙枣树下劳作的身影,想起了李叔叔憨厚的笑容,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