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章-抉择_拾穗儿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

    第30章-抉择 (第2/3页)

   她忽然停住,因为陈阳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叠得整整齐齐的车票,轻轻递到她面前。

    他的动作很轻,像是怕惊扰了什么,但眼神却异常坚定。

    那是两张去往阿拉善的绿皮车票,车次是K字开头的慢车,需要二十六个小时才能到达终点站,而且还要再转长途汽车才能到达她的家乡。

    发车日期就在毕业离校的第二天,座位号是13车厢08号09下铺——他连她喜欢靠窗的下铺都记得。

    "我查过了,"

    陈阳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,"回阿拉善的这趟车虽然慢,但沿途会经过太行山、黄土高原、阴山山脉......这些我们在课本上学过无数次的地方,都能亲眼看到。我选了硬卧,比硬座舒服,你可以靠在窗边看风景,累了就睡一会儿。"

    他的指尖在车票上轻轻摩挲,"这趟车的时间也很好,傍晚发车,第二天晚上到,不会太赶。"

    拾穗儿的指尖碰到车票,粗糙的纸质纹理莫名发烫。

    她忽然意识到什么,眼眶瞬间红了:"你怎么知道......我会选择回家乡?你怎么连车票都买好了?"

    "因为你每次说起戈壁时,眼睛都会发光。"

    陈阳蹲下身,平视着她的眼睛,指尖轻轻拂去她发梢上的银杏叶。

    "记得大二那年,你给我们讲戈壁的故事,说到风沙里成活的沙枣树时,你的眼神亮得像是装进了整片星空;说到躺在沙堆上仰望的辽阔星河时,你的声音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柔软,你说戈壁滩上的骆驼刺是最顽强的生命,说想教家乡的孩子们认识这片土地的价值......"

    他的声音温柔得像在讲述一个珍贵的秘密:"你可能自己都没发现,每次看到有关草原退化的报道时,你都会难过好久,然后整夜整夜地查资料写方案;你手机相册里,除了实验数据,就是家乡的风景。有一次你发烧说胡话,一直在叫'奶奶,我回来了'......"

    拾穗儿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,砸在车票上,晕开一小片水渍。

    她从未想过,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班长,会如此懂她这个戈壁女儿的心。

    记忆如潮水般涌来——去年冬天,她在图书馆熬夜写西部计划申请材料,陈阳就安静地坐在对面,不仅帮她整理了厚厚一叠草原生态资料,还偷偷找了在当地支教的学长,要来了第一手的教学经验。

    今年春天她去内蒙古考察,每天都会收到他发来的天气预报,还有那个印着"戈壁风大,别晒伤了"的防晒霜包裹,里面还细心地附了一支护手霜,纸条上写着"戈壁干燥,记得呵护双手"。

    "可是,"

    拾穗儿哽咽着,眼泪掉得更凶,"华科院的Offer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?你明明可以去更好的单位,你为什么要......为什么要陪我回去?你知道那里的条件有多艰苦吗?"

    "没有什么比和你一起做想做的事,更好的选择。"

    陈阳打断她,声音坚定得像磐石。

    "我已经申请了西部计划的配套志愿者项目,方向就是草原生态修复。我们一起先把生态学校建起来——我们在学校旁边建个小实验室,虽然设备可能简陋,但足够教孩子们用显微镜看土壤样本;我们可以一起跑野外,虽然可能要骑很久的骆驼,但能采集到最珍贵的植物标本......"

    他说着,从背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笔记,翻开全是密密麻麻的字迹和手绘示意图:"你看,这是我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计的生态教室方案,利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,虽然比不上华科院的实验室,但足够基础教学用了。还有这个,"。

    他又翻出一叠图纸,"是我设计的简易显微镜,用手机镜头改造的,成本只要几十块钱,但足够孩子们观察细胞结构了......"

    拾穗儿的眼泪流得更凶了。

    她看到笔记本上那些细致入微的规划,从教室的采光设计到实验器材的简易制作,从课程安排到野外考察路线,甚至细心地标注了哪里可以找到干净的饮用水,哪个季节最适合带孩子们出去认植物。

    他连这些都想好了,这个从小在江南水乡长大的男孩,为了她,把戈壁的每一个细节都装进了心里。

    "可是回戈壁真的很苦,"拾穗儿吸着鼻子,眼泪止不住地流。

    "那里冬天有白毛风,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;夏天有沙尘暴,沙子会钻进每一个缝隙;我们可能要住漏风的蒙古包,喝口水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打,洗澡更是奢侈......你习惯了江南的温润,怎么受得了这些?"

    "我不怕。"

    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xinbqg.info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ー页 目录 下ー页